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刘备,蜀汉,演义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东汉末年至晋朝建立期间约百年的历史背景,但很多情节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读者看书时,难免会让作者带入其营造的感情和设定的逻辑中,进而认同其价值取向。
就全书而言,罗贯中明显是扬刘抑曹的,第一回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开局推出大反派张角三兄弟起兵造反,天下从此大乱,然后引出全书第一主角刘备刘玄德和最重要的两位正派配角关羽和张飞,虽势微位卑却有匡扶汉室之志,这就叫先声夺人,读者对刘备等人好感顿生,由此逐渐代入其中角色。
在东汉末期各方诸侯势力中,刘备始终处于弱势,前半生经常败仗,方有地盘旋又失去,一直颠簸流离,最困难时甚至连妻儿都被掳走,只身投奔曹操,然而他在逆境中始终不忘青云之志,其坚韧不拔可称三国第一,后来终于抓住赤壁之战的机会重新崛起,并通过荆州作为跳板夺取益州,最后建立蜀汉政权。作为历史版的小人物奋斗成功的励志榜样,刘备当然很受同样是小人物的读者喜欢,也让身处逆境的有志之士倍受鼓舞。
在三国势力对比中,实际是曹魏最强,而蜀刘最弱,文臣武将也是如此,然而罗贯中笔下的蜀汉人物几乎都是带着光环出场的,同样是顶级军师谋士,诸葛亮几乎完美,而周瑜也气量甚小,司马懿则是狼顾之人,同样是顶级武将,关羽忠义无双,赵云浑身是胆,张飞勇猛过人,而曹魏的曹氏夏侯氏及五子良将却只能沦为配角,而东吴十二良将更是寥寥几笔带过,很难给人深刻印象,蜀刘人物美好的一面淋漓尽致,灰暗面被刻意忽略,甚至掩饰美化,读者身处其中,自然拥刘而反曹孙。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很精彩的经典名著,值得仔细研读,但也要明白这只是历史小说,不是史书。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演义为何总希望蜀国大胜?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向我们展示了三国的兴起败亡,正所谓天下大事分合交替,罗公倾尽其终身才华,殚精竭虑经过无数次删改,才让世人有幸目睹这世事变迁、英雄的历史。而整个演义中,罗公主题思想还是个忠字,他仍然是站在四百年大汉的立场上来讲述故事。在罗公看来,四百年大汉犹如百足大虫,死而不僵。而他的笔墨也毫不吝惜地描写蜀国的兴衰之时。从他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是向着蜀国的。那么为何我们看三国演义之时,总希望蜀国打胜仗呢?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蜀国在罗公的笔下是汉室正统,他也希望蜀国能继承大汉遗志。四百年大汉,由胜到衰,五不让人伤怀,恒灵二帝的无道也让人指责,然而经历四百年的世事变迁,百姓都受过大汉的恩惠,百官有数代人吃着汉朝的俸禄,这怎么不让人感激大汉的恩德呢?我想罗公也是这么想的。
况且大汉后期并没有作福作威的皇帝,既没有祸国殃民的皇帝,而是奸臣当道、宦官转正,天下诸侯揭竿而起,不思保卫汉室基业,而是争相佣兵自重,攻城略地,这是如何让人痛惜。想来历史的变迁都是皇帝们的恶行,比如商纣王,比如二世胡亥等,而汉朝末年,并无这样的皇帝,因此在罗公看来,是臣子们不忠,是奸臣当道毁掉了大汉江山。
而无论是三国还是明朝,世人都喜爱忠义之士。三国中刘备又是汉室末胄,更是大汉复兴的唯一希望。刘备又是一个极其忠义的人,从来不会无端枪战别人的城池,比如陶谦曾三次让徐州给刘备,荆州刘表也是多次相让,刘备不忍心取荆州,最终为曹操所取。刘备长坂坡携带新野百姓,日行不过十几里,然而面对曹操铁骑却始终不忍心丢弃百姓,三国中可曾有像刘备这样的雄主。
可以说他不仅让罗公为之动容,就连我们自己读三国的人,都为之感动,这样的忠义之士,这样的汉室正统,不正是百姓们所需要的国君吗?难道我们要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难道要去拥护割据江东的孙权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心里都向着蜀国。
其次蜀国的忠义之士旷古绝今,更是人才济济。诸葛亮之忠义旷古绝今,而诸葛亮也是罗公一直想夸赞的对象,诸葛亮不但用兵如神,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对蜀汉更是中心耿耿。刘禅继位后,诸葛亮独揽朝政,然而他却与司马懿有着本质的区别,司马懿通过政变窃取大权,而诸葛亮却大公无私,不为后代计,一心匡扶汉室。
北伐中原,这样的忠义之士三国中可曾遇见,就算是周瑜也有不听孙权命令的时候,然而无论诸葛亮北伐多么困难,刘禅却能将其召回。演义总会有他的精髓核心,而三国演义有十分看中忠义,因此是蜀国就是罗公所看好的,也不吝惜笔墨。而作为观众,也希望看到忠义之士,大家似乎都不喜欢奸诈之徒,因此我们也就对蜀国有好感,希望它能够取胜。
再次蜀国是讲究信义,而又充满悲情的一个政权。刘备自涿君起兵,素来以仁义、信义和道德著称,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无论是陶谦三让徐州,还是刘表让荆州,或者长坂坡刘备与百姓共患难,可以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备堪称旷古绝今得雄主,三国诸侯没有一个愿意牺牲自己,保全百姓的。而刘备在演义中却偏偏是个悲情的存在。刘备除了讨黄巾大胜,后来却被吕布吊打,两次抛妻弃子,投靠曹操却又被曹操追杀,刘备总是怀才不遇,并总喜欢老泪纵横,哭诉其匡扶汉室的志向。
而关羽张飞却又因为东吴背信弃义而死,这无疑又让刘备占据了正义的一方,刘备讨伐东吴,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病死在白帝城,这又给多灾多难的蜀国增添了悲情色彩,人们心中会认为,为何刘备忠义却总是遭遇不测,为何蜀国汉室正统却总是多灾多难呢?刘备的遭遇让世人同情,他就如同汉朝的遭遇一般,而刘备的理想却又受到世人的崇敬,因此大家才对刘备有好感,希望蜀国多打胜仗。
你是如何看待蜀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