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
老师,学生,这句话如何看待“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本人强烈呼吁教育方面的专家多进下层课堂,调查实情,再发议论。切莫天是王大,你是王二。尊重一下一线教师的劳动不可以吗?!
国家的教育理念也得注重实情。“教育专家们”别再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应当根据我国不同的教育状况,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更要制定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教育法规。而不是坐拥帅位,纸上谈兵。更不是无的放矢,乱发议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早就回答过,曾经也有人反驳,我承认前半句说得有道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这个\"好\"字应该是相对的,只是相对于人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为人的品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基因吧,这个先天因素只能改善,不能改变。我个人认为教好一个学生先要从学生的品行习惯上入手,有了好品行习惯,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要只认为你的孩子学业成绩没有别的孩子那样就是老师沒教好。你不用与别人比,只要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在一点一点进步就行,其实他(她)的那点进步背后教师付出了多少辛苦。我曾看过网上发布一内容:家长辅导自己孩子而血压升高中风。想想教育孩子需要多少耐心多少精力。
后一句,我认为是家长找茬,不想回答,不想反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自己学习不好,怪老师;老师管严重了,还怪老师,亲爱的学生及家长们反省反省自己好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的原版应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
这句话的提出是有它的教育背景的。
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好”是指“培养做人的优良习惯和服务精神”,也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和信念,而不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学习成绩好”。
知晓陈先生教育理念的人都会知道,他认为灌输知识是“死教育”。
后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甚者篡改陈先生的话,用来作为指责教师的理论根据。其实就是假公济私,冒充内行的卑劣行径罢了。
放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认为,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还是正确的 ,教育就是要以教学生正确做人做事为目标,以成绩作为目标的教育是短视的“死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话夸大了。有的孩子天生弱智。你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吗。
孩子有孩子们的特点 ,老师教书育人是天职。每一位老师都想让自己教的学生出类拔萃。这个很难实现。孩子们成人和成才之路太漫长。
到学校学习的孩子,不是每个孩子都积极上进。孩子们受家庭教育不一样。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有辱老师的尊严。
每一位老师要教数不清多少学生。说桃李满天下就是老师的作品。桃李满天下的学生,都是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们。
社会发展是工,农,兵,学,商,一起奋斗。
这样的提问实在没有什么水平。
我是春韵刘姥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美德!
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一直被诟病,它就像高悬在每一位教师头顶的利剑,又像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让教师们无所适从,只剩下无可奈何的苍白感和无力感,找不到职业归属的幸福感。
曾几何时,这句话又被领导们管理者们冠冕堂皇地当成管理的制胜法宝,大会小会张口闭口地拿来说教,不厌其烦。理所当然这句话被当成了一把拯救教育的“万能钥匙”。
01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年轻时也像一名愤青,对这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至理名言深恶痛绝,更对大放厥词说这句话的名家嗤之以鼻。教师是人又不是神,我们是凡人又不是圣人,凭什么要做圣母玛利亚?凭什么要头顶雷人的光环?
年轻无敌。有的只是满腔热血。
拼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
耗费所有时间苦口婆心护送问题少年回家。
加班加点备课教研。
周末还被拎去参加大队活动。
年终考核学困生个位数的成绩拖了后腿……
因为年轻,所以觉得委屈,怨怼,不平,伤心,迷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