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消化性溃疡胃胀怎么办?
溃疡,胃酸,疼痛消化性溃疡胃胀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病程较长,呈慢性过程。溃疡病的病程,少则几年, 多则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发作呈周期性。病程中的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发作期可达数周至数月不等。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节 都可成为发作诱因。发作时间常见于秋末、冬季,其次为春季。
(5)病程中常见并发症。常发生的并发症有:
①出血。溃疡病约10~25%患者可并发呕血或黑粪。
②穿孔。急性穿孔时腹部呈持续性剧烈疼痛,多见于胃溃 疡。慢性穿孔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③幽门梗阻。溃疡因瘢痕形成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引起幽门梗 阻,有的系幽门区炎性水肿所致。当发生幽门梗阻时,表现腹痛、 呕吐、餐后加重。呕吐物可为隔夜宿食,吐后疼痛可稍缓解。
④癌变。多见于45岁以上的胃溃疡病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 的中年以上的溃疡病患者伴有大便潜血,呈持续性阳性及渐进性 贫血者,要怀疑到癌变之可能。进行纤维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 可以确定诊断。
三、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及避免并 发症。
(一) 内科治疗
注意休息,去除诱发因素,选用有关药物,如甲氰咪呱等。
(二) 手术治疗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据情手术治疗。
(三) 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的目的旨在减少胃酸分泌,中和胃酸,维持胃肠上 皮组织对酸的抵抗力及恢复患者的营养状态。饮食的性质、进餐 的方法及摄食量都与溃疡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轻重有密切关 系。所以,对溃疡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有时较药物治疗更为重 要。
1. 禁忌食物
(1)对胃粘膜机械性刺激较大的食物。含粗纤维多的,过 硬、难消化、煎炸食物,都对胃壁机械性刺激较大,使胃液分泌 量增多。此类食物摄入越多,在胃内停留时间越长,就越能促使 胃液分泌。因此,粗粮、干豆、硬果及芹菜、韭菜等应避免食用。
(2)对胃粘膜化学性刺激较大的食物。有些食物能强烈刺 激胃液分泌,加重溃疡病患者的病情。如过酸、过甜、过咸的食 物及调味品 (即辣椒、芥末、花椒、醋、腌菜、酒精等) 应避免 食用。
(3)对胃粘膜温度刺激反差大的食物。过热、过冷的食物 对胃粘膜都有不良刺激。太热的食物可使血管扩张,引起胃粘膜 血管出血,过冷的食物能使胃肠血管收缩,减少供血,不利于溃 疡愈合。因此,过热、过冷的食物应禁忌。
(4)直接促使胃液分泌的食物。例如肉汁、肉汤、酸性水 果、咖喱、味精、浓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5)产气食物。如生萝卜、生葱、生蒜等。
2. 膳食原则
宜选用营养丰富、配比合理、细软、清淡、含渣少、无刺激 性、易咀嚼及消化的食物。
(1)蛋白质。蛋白质能中和胃液中的游离酸,保护溃疡 面,有利于溃疡愈合。蛋白质供给量不应低于正常人。可食用牛 奶、豆浆、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但是,蛋白质消化产物 (氨基酸和多肽) 到达胃窦部后,可刺激胃液分泌,从而增加胃 酸量。尽管如此,摄入含蛋白质充足的食物有利于溃疡病的恢 复。蛋白质的供给以每日每kg体重不低于0.8g为宜。
(2)脂肪。脂肪进入小肠后,能刺激小肠粘膜产生抑胃 素,抑制胃液、胃酸分泌和胃的蠕动,延长其排空时间,有利于 溃疡愈合。但它中和及缓冲胃酸的能力很小,可适量摄取。长期 高脂肪膳食可促使溃疡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不刺激胃酸分泌。除肥胖者 外,应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的热能。
(4)维生素。应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以利于溃疡 的愈合。
3.进餐原则
(1)少食多餐。这能提供持续性缓冲效应,中和胃酸,减 轻疼痛,避免胃扩张引起的胃酸分泌。根据病情,每日进餐5~ 7次。
(2)定时定量。每次进食要有基本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以防加重胃肠负担。
(3)细嚼烂咽。保持进餐时的稳定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所进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会减少对胃的机械性刺激作用,减轻 胃的负担。
4. 溃疡病不同阶段饮食治疗
(1)稳定期。注意保证热能、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素 的充分供给。采用正常膳食,但应避免食用促使溃疡病发作的食 物及药物 (如糖皮质类固醇、阿司匹林、利血平、红霉素等)。
(2)活动期。每日进餐五次,少渣细软,温度适中。注意 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锌的补充。
(3)合并消化道出血。如不伴有恶心、呕吐和休克时,有食 欲者可给冷或凉流质饮食,这样能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溃疡面 的刺激,还能防止血管扩张,使出血减轻。采用豆浆、牛奶、粥 汤、藕粉类食物,每次100~180ml,每日6~7次。总热能不足 者,可考虑胃肠外补给营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消化性溃病是胃肠道因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整个消化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通常以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为标志而划分。屈氏韧带以上的部分称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下消化道为屈氏韧带以下的部分,包括下段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和肛门。上消化道溃疡指的就是屈氏初带以上部分所出现的溃病,通常指胃、十二指肠的溃病。它们常常是单个的慢性溃,见于胃肠道与胃酸接触的部位。
在不同的患者中,引起溃疡的病因可不同,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总的说来还是由于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减弱或者是破坏胃黏膜的因素加强,使酸性胃液的侵蚀作用和胃黏膜的防御力量失去平衡的结果。在上消化道的溃疡中,常见的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病,克罗恩病引起的溃疡也可见于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还有胃泌素瘤引起的顽固性溃疡。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院痛”、“吞酸”、“嘈杂”等范畴。
一、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一般病程较长,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是其特点。秋末、冬季以及变天、变节气时容易发作。主要症状是胃部(心窝部、上腹部)疼痛,胃溃疡疼痛多偏于左侧,十二指肠溃疡多偏于右侧。胃溃疡的疼痛节律是进食后0.5~1h舒适,接着开始疼痛,而胃完全排空后(约食后4h)又感舒适,即进食→舒适→疼痛→舒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节律是进食后1.5~4h不疼痛,饥饿时(胃排空时)开始疼痛,直到下次进食才缓解,即进食→舒适→疼痛,称为“空腹痛”。溃疡病的其他症状有暖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
上一篇:你们吃过最难吃的食物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