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坑”要绕过?
数据,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坑”要绕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坑”要绕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什么?先弄一下看看:
这是为了让机器来处理而做的一种准备工作,是把日常各种事务用机器能识别的“数字”来描述和标识;
举例说明:所有的人都有号(数字),身份证号、工号、学号、代号;货有货号、放的位置都有代码;财物的价值本身已经数字化了,只是有不同的单位,换算对机器来说有公式就不是难事;再有就是各种过程的单据都编上号,订单号、运单号、车号、航班号;
回到问题来看,坑指的是什么?就是经验学问不到位会遇到的bug吧,胡乱不根据事务特性乱编号,不同单位量纲混编,编号之间的逻辑分层关系乱套;
其实,数字化并不改变事务特性及其运行机制,要描述的是其背后的“物理”变化,是用机器来模拟和加快日常的过程,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或者说,任何没有提高效率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坑了。
顺便说一下,化学变化,那是改变事务特性不可逆的过程,在商业竞争中,可以类比各种具有颠覆性的跨界降维冲击,是组合某些元素后产生的新商业模式,比如,传统商业结合信息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全渠道无界零售方式;当然,可控的化学变化才会是有用的,也不是所有的化学产品都会有价值,新的商业物种也是这样,要做不少试验,才会发现找到有用的模式。而不成功的实验就可以说遇到“坑”了。最后,大家知道,无坑bug其实是不现实的,遇到坑多了,就不太会被坑了,离顺畅就不远了,成功是在排除了失败以后才会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转型的必要性:成本顾虑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储备,还要全面升级各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
一是转型技术成本、试错成本高。企业自身“造血”机能偏弱,外部“输血”机制滞后。企业在难以利用资金杠杆和借助专项扶持的基础上,靠企业自身的资本投入几乎难以为继。
二是资源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在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等资源配置方面投入对比大型企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转型的必要性:转型收益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整个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重构 , 却很难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传统制造领域的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观望状态。
一是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认识。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要应对新兴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冲击、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见效周期长,企业关心转型后是否能真的解决业务痛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转型的可行性:能力不足
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传统企业在转型人才、数据采集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力不足。在转型人才方面,企业数字化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阻碍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转型可行性:转型路径不清晰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关键标准规范缺失、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解决方案不全面等问题逐渐凸显。
一方面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模糊而庞杂,关键标准、实施指南的缺失导致部分企业由于未清晰认知自身发展阶段与战略规划,在企业内部数据尚未打通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数字化转型,致使转型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缺少一个有效反映转型价值的评估模式,企业无法精确了解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字化转型(DX)可能是时下科技行业里热炒及用烂了的术语之一。
数字化转型一般是指利用科技将组织的数据和流程数字化及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话虽如此,但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以数字形式全面复制现有的流程。数字化转型做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流程和改变业务。
效率肯定是个重要的好处,但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提高产品上市速度、增强客户体验、增加协作和创新等等。这些都取决于组织的心态以及组织里的人。因此,数字化转型涉及一个组织的文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大业务
现在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在为解决各种问题投入越来越多的技术解决方案,都是希望这样做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IDC做了以下的预测,“到2020年,30%的全球2000强公司将将至少拨出相当于收入10%的资本预算用于推动公司的数字战略。”这是一笔很大的钱。事实上,根据IDC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支出预计将攀升到2万亿美元。
小企业该怎么做?
1、不要惊慌
没错,这些公司要花掉数万亿美元,但这些钱可能被浪费了,可能只是在没有商业价值的大规模投资。
PointSource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53%)表示,觉得还没有准备好使用曾经计划获取的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AI)或面部识别等等。
小型企业的资源比较少,因此明智地使用资源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贡献在2014年里却占美国GDP的43.5%。每个技术供应商可能都会希望能接轨这一庞大的客户群,因此通常也会产生越来越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2、了解紧迫感,上层身先士
媒体炒作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炒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会大幅削减工作岗位,另一个极端则是憧憬一个人工智能乌托邦。
上一篇:Apple iPhone XS max的实际体验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