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中国历史上“独尊墨家,罢黜儒家”,现在将会怎样?
墨家,儒家,思想如果中国历史上“独尊墨家,罢黜儒家”,现在将会怎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中国历史上“独尊墨家,罢黜儒家”,现在将会怎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当初我选择另一条路,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这是当我们面临困境或是结果不甚如意的时候,常常会做的假设。那么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假设猜想呢?假如当年汉武帝没有独尊儒术,而是尊了墨家,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汉武帝
问题来了,要想回答这个终极问题,首先应该搞清儒家、墨家是何流派;其次,独尊儒术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最后,如果换成了尊墨家,又会有何有趣现象?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孔子,自春秋时创立后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又分为三大板块:仁和礼、天命观和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董仲舒
武帝执政之前,西汉已经经过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汉帝国已经进入全盛时期。之所以汉武帝选择独尊儒术,政治上是强化专制集权的需要;经济上是利于国家统制;最重要的一点,董仲舒大力提倡新儒学,提出了大一统主张,并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为基础,论证了“三纲五常”的合理性与永恒性,在这一点上,董仲舒的论述符合了统治者的心理需求。
由此,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统治学说。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有说道:“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儒家学说并在此后的数千年里,经过起起落落,最终发展壮大,独树一帜!
孔子
直到今日,孔子学堂已经遍布海外,学习孔子学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那我们再来看看墨家是何方神圣?墨家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家的发展经过了前后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组织纪律严明的学术团体。
鉴于墨家的团体属性,如果汉武帝选择了尊墨家,可能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反击战争就不复存在,卫青、霍去病的英名就不会名垂千史,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互相友爱、人间太平,这是可能存在的美好一面。
墨子
但与此同时,因为墨家强调非攻,于是边疆来犯,步步紧逼,本着和平谈判的原则,只有招架之功的汉朝是否还会继续存在都不好说,也许富裕却备受欺凌的宋朝就是西汉的最好模板。至于还有没有现在的繁荣盛世,汉武帝又该是何种身份就很难说清了。不过,历史不会重来,任何存在的另一种可能也无法用现实来考证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历史是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步步走过来的,它当初在岔路口选择的每一条路都自有道理。我们要做的不是假设历史,因为如今社会就是历史最好选择下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振兴中华,才是当务之急!唐太宗李世民尚且懂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人岂能落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来说,下场也不会太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时期,诸子百家,竞相绽放,其中发展成学派的有十来家,包括众所周知的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纵横家等。
墨家其实很有一种宗教团体的意味,他们有唯一的首领巨子,有统一的称呼“墨者”,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有自己的刑罚,有统一的思想——墨家思想,如果让这样一支团体统治国家,会否发展成政教合一的国家呢?恐怕还真有可能。
墨家之中,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一如基督教中教皇的地位,而且墨家私刑甚至凌驾于国家之上,《吕氏春秋‧去私》载:“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比如巨子腹的儿子杀了人,秦惠文王宽恕了他,但巨子腹仍以“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处决了儿子。
如果独尊墨家,墨家的这种私刑也会被承认,就像儒家中的为亲报仇一样,跟国法产生巨大冲突,冲突过后又将走向何方?
另外墨家思想中也有很多跟人性相违背的,比如核心要义“兼爱”,对待父母孩子和外人的爱是一样的,这压根就不可能实现,如果实施,恐怕会成为太平天国那种畸形社会。
还有“非攻”和“尚贤”,说起来都是很美好的,前者追求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后者崇尚贤才,可自卫反击算不算侵略?难道只有等人打我而我不能主动出击去削弱敌人吗?并且墨家没有提出贤才的定义与选拔方式,就是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人才,可什么是人才和怎么选拔人才,都没说,这口号就很空了。
当然,墨家也有许多很有意义的思想,比如提倡节俭和重视科技,墨子本身就是社会下层的技术工人出身,对儒家的厚葬和礼乐制度等很反感,主张“非乐”和“节葬”、“节用”,“明鬼”强调继承前人智慧和经验,这在技术上用的最多,“非命”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打拼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节俭这一条其实最容易攻破,因为人心是贪婪的,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也主张不要奢侈,可中世纪的教皇可没几个节俭的,如果墨家成为正统思想,巨子的地位将如何,他们还会保持节俭吗?
而且墨家还是很有脾气的,墨家规定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反对者处以刑罚,行不通时宁可辞职,这就是摆明跟统治者抗议了。此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有些大锅饭的味道,想想分产到户前后的积极性差别,可以知道这一条也是反人性的。
总的来说,墨家是一个优秀的学派,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同时也是一个有重大缺陷的学派,这一点儒家、道家、法家等也一样。
道家适合战乱后恢复国力(如汉初),法家适合强权统治,儒家适合阶级固化,但各有各的缺点,直到董仲舒把这几家思想来了个大锅烩,还借了儒家的名号,外儒内法夹杂道家、阴阳家众多思想的全新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可惜的是墨家,重视科技的思想没能流传,如果墨家成为正统思想,科技应该发展得更好,而不是被斥为“奇技淫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