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初期,魏国曾拥有大好局势,为何最后却丧失了霸权?
魏国,秦国,齐国战国初期,魏国曾拥有大好局势,为何最后却丧失了霸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沙海古藏,我来回答!
题干中“战国初期”这个时间节点非常精准,战国时期的魏国非常独特,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变法变革的国家,前有李悝,后有吴起,可谓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材!此后魏国迅速成为一流强国
但是魏惠王,却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从其谥号“惠”也能看得出来,“惠”并不是多好的一种谥号,魏惠王顶多只能算得上是功过参半。
魏惠王前期,继承了魏文侯的百年基业,传承了魏武侯时期的声望,魏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本该乘胜追击,一统三晋,筹措天下,然事实并非如此
魏国衰败有三点原因:
国虽强盛,好战必亡
庞涓孙膑相斗
魏惠王时期启用了鬼谷子的高徒庞涓主持魏国国政,然而却两次东败于齐,西边又败于秦,南边败于楚赵联军,导致魏国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而这对于一个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尤为致命
任人唯贵,人才流失
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才不断涌现,此在魏文侯时期已然出现,魏文侯尚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魏国历经两次变法,率先崛起,到了魏惠王时期,吴起商鞅、张仪等等大材,相继都出逃魏国,为他国所用,值得深思,魏国大量重用公族,任人唯贵,不取材于天下,丞相非魏国公室不可任,逐步丧失天下士子之心,对比一下秦国,盛衰之理顿明。
朝秦暮楚,外交失当
魏国乃四战之地,则外交尤为重要
下围棋的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战国时期魏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位于中间位,乃四战之地,外交上的胜负手可想而知,稍有不慎便会被群起而攻之
“徐州相王”,魏国已是江河日下
魏惠王前后数次于诸侯相王,比较为人所知的——徐州相王,算是扯下周天子最后的“颜面”,也是一次对各路诸侯的冲击,“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同时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
如此外交失当,内交恶于三晋,外树敌于列国,魏惠王中后时期魏国两次大败于齐国,导致魏国输光了家底,伤筋动骨,沦为二流国家,秦国崛起之后,成了秦国的嘴边肉,随时想吃时就咬一口,可悲可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言
魏惠王作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出场就称霸的狠角色,自然是雄才大略,但是魏国之所以会衰落大体上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继承人的问题、第二地理位置的局限性、第三政治决策的失败、第四、变法的持续性。从历史角度来说,魏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要从中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的成因。
魏国的百年霸业
从三家分晋开始,中国进入了所谓的战国时代。当然这个战国是一个泛指的时期。最重要的指标性时间要可 李悝变法开始。这也是魏国强盛的起点。
魏文侯的改革
魏文侯魏斯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作为开国之主,他很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天下不一样了。至少已经不再是属于周室的。而总有一个国家要完成统一的霸业。于是呢文侯就开始对于魏国的治理的改革。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这一点很重要,魏国找到来一个关键的钥匙,叫做经济决定政治。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变法的资料不多,从司马迁的口中我们知道,“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重要就是富国强兵,给魏国做好的充分的准备,百年霸业开始。
魏武侯的继承
在我看来,魏武侯最大的功绩是将晋室的最后一点祖产也给分掉,彻底的完成三家分晋的任务,而让魏国走向独立自主的道理。这并不简单,因为韩国、赵国此时也都是精明神武的国君在位,三者之间的纵横捭阖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魏武侯使用了吴起,占据了西河之外,让秦国不敢东向。
在和赵韩两家的关系上,开始真正撕破脸交恶,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抱团作战。这一点赵魏韩三国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战国局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如果当年的晋国还在,那就真的没有秦国什么事情了。可惜魏国成为了三家中最先冒出来的。
可惜魏武侯只有吴起和公孙痤两个优秀的人才。而吴起还被放走了、不管如何魏惠王时期的江山算是定下来了。
魏惠王时期进入了巅峰
魏惠王确实有几把刷子从战绩上来看,徐州相王,迁都大梁。兴修汴河,开通鸿沟。屡破强秦,威服赵韩。可是呢正因为这些事情也让魏国从巅峰走向了衰败。
1.迁都大梁。魏国的国土非常 崎岖犬牙交错。但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迁都是实际上放弃和秦国一决雌雄的机会,彻底的将原来占据的西河让与秦国的表现。这次迁都让魏国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徐州相王。所谓相王就是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这一点从本质上是让出自己中原霸主的称号,变成多国一起 平等,但是主动权的丧失这让后来的魏国陷入了被动之中。
3.兴建水利。这个不用说,在经济层面上的优化农业生产当然是好事,而且对于后代的水利改善也有好处。这是做的最好的方面之一
4.穷兵黩武。魏惠王时期的魏国已经将前面两代君主打下来的江山和军事优势消耗殆尽。特别是庞涓被杀,魏军士气跌入谷底。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魏惠王时代的魏国已经走完了巅峰期,正在酷似苏的下降之中。
魏国衰落的本质原因
我想说魏国衰败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继承人问题
所有的封建领主都会遇到继承人的可怕。而魏惠王之后选出来的国君都难堪大用。魏襄王能力有限,在位期间被秦国暴揍。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而后在关津败给了齐国。
魏国的继承人此后虽然还有魏昭王以及信陵君。但是魏国一直在割地求和的状态。即使在赵魏韩三家之中也没有了优势。
第二、地理上的根本劣势
从春秋五霸的发展来看,都是占据四个边角,而魏国这样的四战之地是很难发展起来,因为必须在四个方向进行防守或者选择进攻端。这种防御状态在农耕文明时期是十分消耗能量的。这是魏国最吃亏的一点。
第三、政治决策上的失败
上一篇:新生宝宝腹胀,该如何护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