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首霸魏国为何要迁都无险可守的大梁?
魏国,秦国,中原战国首霸魏国为何要迁都无险可守的大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首霸魏国为何要迁都无险可守的大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国迁都大梁的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暂避秦国的锋芒;其二、与中原列国争霸。魏国最开始的首都是安邑(山西夏县),后来为了逃避秦国的锋芒就迁都到了大梁(河南开封)。魏国强盛后就觉得安邑城太小了,没有王者之气,于是开始营造大梁城,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迁都至大梁,目的也是为了方便与中原群雄争霸。迁都之前的魏国是霸主,迁都之后的魏国已经不是霸主了,但仍然是一个强国。
魏国在崛起之初对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将秦国打得差点亡国,其中最著名的是吴起率魏军在河西击溃秦军,全面占领河西之地。魏国强盛之时,西部领土直接与秦国相接,函谷关、华山都在魏国的直接控制之下。魏国的华山大营直接威胁到秦国的当时的首都栎阳,因此如果魏惠王能听从庞涓上将军的意见,一力灭秦的话,秦国根本没有变法求存的机会。
魏惠王认为秦国穷弱不堪,占领了可能还得倒贴钱治理秦地。因此他认为魏国的发展方向当先统一三晋,再灭齐国,再灭楚国,最后收拾不堪一击的燕国与秦国,以此来完成魏国的统一大业。魏国的国策给了秦国二十多年的变法时间,这二十多年里秦国变法变强了,魏国却四处吃败仗,衰落了。
魏国最先攻击赵国,想先把三晋之一的赵国给灭了,眼看大功告成之际,齐国支持了赵国并通过桂林之战击败了魏国。此战魏国虽然失败了,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几年后魏国又开始攻击韩国,想统一三晋中最小的国家。当时韩国变法功成,国富兵强,申不害又殊死抵抗魏军,最终齐国又支持韩国,通过马陵之战消灭了魏国精锐,此战魏韩两国皆受伤,齐国捡了大便宜。
魏国两次败于齐国之后,实力大减,秦国卫鞅领军攻击魏军,收复了河西之地。秦军不仅收复了河西之地,还派兵进驻了少梁邑、距离魏国首都安邑只有百里之遥,秦国骑兵可以一天直逼魏国都城。鉴于秦国的严重威胁,大梁王城又早已建好,魏惠王只好迁都大梁。对外宣称魏国迁都大梁是既定国策,与列国无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发一张西汉时的人口分布图,自己感受。
汉朝离战国不远,人口分布情况大体一致。
古代兼并战争的目的,无外乎掠夺人口和土地,其中人口尤其重要,人口越多意味着更广的兵源、更多的赋税和更强的综合国力。而空有土地缺少人口,只能是大而不强。虽然魏国的根基在西部的河东地区,但是主要扩张方向则在东部河内及河南地区,或者说中原的核心地带。用经济学思维来看,占据中原的土地其边际收益显然更高,因为这里有更密集的人口、更优越的经济基础,有助于快速提升国力。如果能够占据整个中原的土地那无疑将获得压倒性的实力。所以难怪古人会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中原地带的得失对一国的兴衰如此之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恰巧这又是一块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的平原。易攻难守的地形特点导致中原往往沦为周边大国纷争的角斗场,你来我往、攻伐不断 ,从而成为战争的高发地带。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霸中原,纵有五霸七雄的先后崛起也只能在短期内保持战略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又陷入战乱泥潭,也正因如此才给了地处西陲的秦国慢慢崛起的机会,最后成就横扫六国的帝业。
应该说在初期魏国向东扩张的战略是成功的,迁都大梁意味着在正式在中原站稳了脚跟,而随着中原国家间的竞争加剧,战争的边际成本不断攀升,其边际收益已经越来越小,而此时的魏国却已经骑虎难下,只能选择在中原继续鏖战下去,保住已有的胜利果实已经勉强,更别论调转战略方向,去收服变法图强前的秦国还是吞并胡服骑射前的赵国,貌似都越来越不现实。所以说魏国霸业衰落的惨淡结局是在这种恶性竞争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