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唯有儒道两家成为普世哲学?
易经,儒家,儒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唯有儒道两家成为普世哲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止儒道两家,应该还包括医家。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医家讲的是人自身,人体自身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和谐调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名为百家争鸣,其实真正具有社会政治学术思想的仅有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其余大都是某方面的专业技术学问。而墨家过于理想化,比较小众。在春秋战国时代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前,主流的是法家,儒还排不上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扯这些没用的,各说各的道理,这种事什么可能都有,问题是怎么证明呢?比如说1000年前有条狗,那条狗突然不正常死亡了,它怎么死的?毒死的?饿死的?生病死的?不管说怎么死的,都能扯出一大堆理由,问题是你能证明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秦诸子百家能形成百家争鸣,是因为中国名为统一有中央政权的周朝国王,实际统治权已经分裂为各诸侯国手中,但也因为还有个周朝天子,让各国诸侯还没有一国可以绝对控制华夏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但总体上还以自身是华夏民族自居,让中国还留存着重新走向统一立下基础的,这种政权分裂但经济文化各国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故诸子百家的文人工匠思想学术科技可以完全以自国的条件发展,又可以让自家的新思维新科技与各国的文人工匠互相交流,各国为了生存强大,各国的君主都是以鼓励的态度,所以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产生了。但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让华夏民族便于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显然是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安稳的,还是强调百家争鸣,对拥有广阔的国土的君主,显然会无所适从的,到了汉朝时代因为经济急剧的发展,从帝王到精英们都认识到,儒家道家更强调的是个人修养个人道德的约束,对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是有好处的,慢慢就凸出儒家道家的社会地位,唐太宗更极力引进了佛教,让中国进入了儒佛道为主信仰的国度。个人认为中华民族先前的信仰可以有三家,显然比西方世界基本只有一家信仰,应该是更有科学性先进性的。
上一篇:四川高考改革会推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