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郭子仪?
吐蕃,叛军,皇帝如何评价郭子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郭子仪集荣华富贵于一身,功名利禄一人占尽,人们对它却不嫉不妒不非。要使皇上对自己不疑忌,首先必须自己要忠诚于皇上,没有一个皇帝疑忌郭子仪,这与他待人宽和诚实有关。
《旧唐书》本传上有记载,当时郭子仪拥兵在外,有朝臣说郭子仪在外拥兵自重。皇帝为了考验这个郭子仪的忠心,就用诏命征之。“诏命征之”是指皇帝下诏书让将领回朝,是皇帝对佣兵在握的权臣一种常用的考验手段,权臣若光明坦荡,就能丢下部队亲自立即奔赴皇帝身边。如果心中有鬼,就会不离兵营帅府,拒不赴召,但郭子仪表现得坦荡无私,一见召他觐见的一纸诏书,不顾一切,马上出发去见皇上,这样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皇上自然就不疑忌他了。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正月,郭子仪入朝,宦官头目鱼朝恩迎接郭子仪,并请他顺路漫游自己建造的章敬寺,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建寺之功,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
朝廷中另一权臣无载,唯恐鱼朝恩和郭子仪趁此机会相勾结,会不利于自己,便悄悄派人请郭子仪的属官转告郭子仪说,鱼朝恩可能要趁机谋害郭子仪,郭子仪不相信,那个属官就告诉了郭子仪手下众将,众将要求派三百人披甲执刀保护郭子仪,郭子仪义正严词道:“我是国家的重臣,鱼朝恩如果没有皇上的命令,怎么敢加害我?如果他有皇上的命令,你们保护我也只是违抗圣旨罢了。”于是他只带了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见郭子仪仅有寥寥几个随行人员,很是惊奇,郭子仪将事情如实说出,并且说,你要杀我,我何必带那么多人。鱼朝恩这样的奸诈之人,也不得不为他崇高的德行感动得涕泪交流,握住郭子仪的手说:“你若不是忠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由此可见,如果皇帝要杀郭子仪,郭子仪是不会反抗的,这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种忠臣的品格标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唐驸马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后,夫妻关系并不融洽,时常拌嘴。
一次,小两口吵架,郭暧直接指着公主的鼻子骂:你以为你爹是皇帝,就可以摆臭架子吗?告诉你吧,你爹做皇帝,是因为我爹不想做,才让你爹做的。
公主怔住了,立马打道回宫,找皇帝爸爸哭诉。
唐代宗无奈劝慰宝贝女儿:唉,他说的是大实话,要不是你家公嫌做皇帝没意思,这天下还真不是咱们家的。
说完,让女儿回去,受天大的委屈,也要把日子过下去。
郭暧的父亲,唐代宗的亲家,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
然而,郭子仪听到这件事后,毫不犹豫就把儿子郭暧押起来,自己送到朝堂上,请唐代宗发落。
这下,轮到唐代宗劝慰郭子仪: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
意思是,小辈的恩爱怨骂,长辈不应当真,要郭子仪别把儿子的“大逆不道”之言放心里去。
虽然皇帝表明了态度,但郭子仪回去还是把郭驸马打了一顿。
史书后来说,安史之乱后,天下安危,系于郭子仪一身达二十年。当其时,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实际上,这些赞美之辞说得轻松,成名后的郭子仪却过得一点儿也不轻松。
1
乱世出英雄。有些人蛰伏一辈子,默默无为,并不表明他是无能之辈,他可能只是在等一个上台的机会,然后大放异彩。
这个机会,郭子仪等了59年。
天宝十四载(755),大唐爆发安史之乱。在一个朝代的生死存亡之际,郭子仪如同横空出世,融入这段碧血横飞的乱世,毫无违和感。
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两次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战功赫赫。此后,他一手平叛内乱,一手抵御外侵,表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半个大唐都由他在守护。
唐肃宗曾经对他感激涕零地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这句话,后来被郭驸马重新演绎了一遍,用来怼升平公主。但意思,正是郭暧说的意思。
▲郭子仪画像。
功高震主,是为官为将的一大禁忌。当唐肃宗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郭子仪的功名与危机,就像硬币的两面,同时显现。
至德二载(757),两京收复在望,唐肃宗已经开始头疼。让他头疼的,不是如何尽快平定安史之乱,而是如何安排朔方军的两名主将郭子仪、李光弼。
他招来奇人李泌,私下询问: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李泌给他提出的对策是,不要用官位奖励功臣,这样将导致将帅权重、功高难制;等天下太平后,要用土地和爵位赏赐功臣,这样他们会为自己和子孙而珍惜既得利益,不敢乱来。
这个建议,唐肃宗没有听进去。他反其道而行,在天下尚未太平之时,就开始防范那些为大唐续命的有功之臣:既然将帅权重难制,就不让他们权重;既然功臣功高难赏,就不让他们立下高功。
安史之乱打了八年,实际上与唐肃宗纵横捭阖搞帝王之术,有很大的关系。对他而言,打赢战争什么最重要?当然不是树立战将的权威,而是巩固皇帝自己的权威。所以他一面利用战将克敌,一面又随时钳制他们的战功与权力。
来瑱,也是安史之乱中神一样的存在,被叛军称为“来嚼铁”,谁遇上谁倒霉。唐肃宗却认为,来瑱屡战屡胜,手掌重兵,那可不行。于是,将其调任,外示尊崇,阴夺其权。
相州(安阳)之战,朝廷九个节度使联合攻打史思明叛军,兵力占有压倒性优势,结果竟然惨败。没有别的原因,纯粹就是唐肃宗从中作祟。
唐肃宗害怕诸将拥兵自重,故未在军中设主帅,同时还任命亲信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到军中牵制各方势力。经此人事设计,诸将畏首畏尾,无法大胆决策,战败已在意料之中。
尽管设立主帅一定可以尽快解决战斗,但这从来就不在唐肃宗的考虑范畴。
现在相州之战败了,没有统帅,但也要有人担责。对不起,郭子仪同志,势头正劲,那就你了。
战神郭子仪遂遭到解职,闲置于京师。整整三年多,整个帝国战火纷飞,这样一个军事奇才却在长安看落日,闲得蛋疼。即便朝廷对他有任用,也是用完就招回来,继续看你的夕阳。
史书说,郭子仪被褫夺军职,是遭鱼朝恩妒忌,故而谗言构陷。但是,谗言竟然能发挥作用,说明皇帝相信嘛;而皇帝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他需要相信,或者巴不得相信。
总之,历史上那些挑拨君臣关系的所谓谗言,说白了都是主子借小人之口说出来的心声。
上一篇:《炉石传说》里面为什么有的标准玩家不喜欢入坑狂野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