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郭子仪?
吐蕃,叛军,皇帝如何评价郭子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官军围攻相州一战,就以六十万的大军,而被杀得大败。
759年三月初六,官军步骑六十万在安阳河北岸开摆阵势,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来交战,结果是官军大败。一万匹战马仅剩下三千,十万盔甲兵器差不多全部丧失。东京城中的官吏民众十分惊恐,都纷纷逃向山中。败兵还沿路大肆抢掠,胡作非为,当地官吏和军中将帅无法制止,十多天才安定下来。安庆绪收集了郭子仪军队败退时留在营中的粮食,有六七万石。
六十万对五万,竟然大败,这说明郭子仪的军事指挥水平很差。
第三,官军与叛军相持了几年,最后依靠回纥的兵力,才敢去攻打史朝义。
762年9月,唐代宗派人请回纥出兵平叛。史朝义部下阿史那承庆建议,朝廷兵单独前来,应当率全军与他们决战。如果朝廷兵与回纥军队一起来,我们就应该退守河阳,避其锋芒。但史朝义不同意,率兵与官军对阵,结果大败逃走。官军收复洛阳。763年正月,史朝义屡次战败,最后自杀。
叛军的节度使田承嗣、李怀仙、李抱玉、张忠志、薛嵩等人见风使舵,投降了朝廷,但实际朝廷根本无法改变他们割据一方的事实。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安史的亡,只是安史的自亡。不然,安史的一班降将,何以丝毫不能处置,而只好养痈遗患(安置原有的地方让他们做节度使)呢? ”
由此可见,郭子仪和其他将领所带的官军,其战斗力不堪一击,根本不被叛军放在眼里。
因此,郭子仪的军事能力其实被后世夸大了,他带兵能力和军事指挥水平其实很一般。
写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从终局来看,郭子仪的一生堪称完美,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但是,这些溢美之词和光环无法掩盖其军事才能的平庸。
我们后人读史,应该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否则我们就成了尽信书的书虫了。
以上个人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的确,郭子仪的一生几乎堪称完美: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创造了得以善终的奇迹。
但是,郭子仪的军事能力实在不怎么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第二次收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实际上可说郭子仪再造了大唐。
郭子仪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得以善终,是个奇迹。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一是郭子仪遇到了好同事、好上级。
安史之乱不久,唐肃宗就开始担心怎么安置建立不世之功的郭子仪。公元757年初,在郭子仪还没有夺回长安之时,唐肃宗对李泌说:“现在郭子仪与李光弼已贵为宰相,如果他们克复两京平定天下,就再也没有官职赏赐他们了,那将怎么办呢?”此话可以两方面理解,一是皇帝认可郭子仪的功劳,在想办法未来怎么安抚封赏他。二是已经认为郭子仪是个问题,功劳太大无法封赏,该......。
还好,当时李泌建议说,眼下为用人之际,可以考虑等天下平定后,不如分土封爵以赏功臣;给他封国他会考虑子孙长远利益不会谋反,同时,即使是大的封国也不过二三百里,与一个小郡差不多,朝廷很好控制。唐肃宗对李泌的话表示赞同。
唐肃宗之后,到了唐代宗时期。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是驸马,娶了唐代宗的第四女升平公主。767年2月,郭暧在一次与升平公主吵架时竟然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屑于做天子!”公主怨恨,入宫奏报此事。唐代宗对女儿说:“他们真是这样,假使他们想要做天子,天下怎么会是我们李家的呢!”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惩处。代宗对郭子仪说:“有一句俗话说:‘不痴不聋,当不了家长。’儿女闺房中的话,哪值得去听呢!”郭子仪回家,打了郭暧数十大棍。
唐肃宗和唐代宗父子,虽然不能算英明神武,但也算不上昏君,对郭子仪来讲,他们算是很开明的领导了。
二是虽然郭子仪遇到了诋毁谗言,但是郭子仪自己能从更高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问题,以极高的个人修为和魅力化解矛盾,消除猜疑。
在郭子仪抵御吐蕃时,宦官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朝中大臣们都担心他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762年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认为有拥立之功,担心老将们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郭子仪,导致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充任肃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仪随后将肃宗所赐的诏书一千余件全部呈给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仪道:“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
事例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郭子仪善于从政治角度和相当的高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但是,郭子仪总体上的成功,无法掩盖其军事水平的不足。
下面用史实数据来说明,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其实很一般。
第一,收复长安之战,为什么非要借4000回纥兵才行?
郭子仪认为回纥兵精,能征善战,就劝肃宗多征回纥兵以平叛。回纥怀仁可汗派他的儿子叶护和将军帝德等率领精兵四千余人来助战。757年九月,郭子仪率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及回纥的四千兵,于九月二十三日进至长安西。叛军总数为10万,而且叛军是出城列阵与官军对战的。这种情况下,回纥的四千兵真的是定海神针吗?还是说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军队战斗力不行?这只能说明一点,当时的官军难堪大用,郭子仪作为带兵主将难辞其咎。
第二,官军围攻相州一战,就以六十万的大军,而被杀得大败。
759年三月初六,官军步骑六十万在安阳河北岸开摆阵势,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来交战,结果是官军大败。一万匹战马仅剩下三千,十万盔甲兵器差不多全部丧失。东京城中的官吏民众十分惊恐,都纷纷逃向山中。败兵还沿路大肆抢掠,胡作非为,当地官吏和军中将帅无法制止,十多天才安定下来。安庆绪收集了郭子仪军队败退时留在营中的粮食,有六七万石。
上一篇:《炉石传说》里面为什么有的标准玩家不喜欢入坑狂野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