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调节脾胃?
脾胃,不好,食物怎么调节脾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脾胃不和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整个身体发生症状,皮肤干燥,头发干枯,脱发严重,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睡觉容易流口水等等。
脾胃不和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主要还是靠日常生活中的养来进行,治疗脾胃不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年累月才能有所改变。
当脾胃不和病情严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吃药来改善,像归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都可以使用。
病情不太严重的时候,通过食补可以缓解改善病情,如经常吃山药,红薯,锅巴等,这个锅巴是好东西,可以当做零食吃,效果很不错的。
脾胃不和的人,饮食要烂,稀,容易消化,一日三餐要准时,不能挨饿,睡眠也要充足,这样时间长了,脾胃自然就好了。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脾胃不好如何调理?
脾胃不好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按摩导引、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
脾胃不好的患者常表现为胃痛、痞胀、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等症状。建议患者注重饮食清淡而有节制,减少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类的食物,可以减少对脾胃的损伤。中医认为,脾主身之肌肉,肌肉的运动对于脾胃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有利于脾的运化,使得食欲增加,胃肠运动增强,从而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患者也可以通过自身按摩或者进行中医传统功法导引,不仅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还可以起到通调全身气机的作用。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选择中药汤剂进行调理。
本内容由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张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人们吃得好,动得少,要不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要不恣食生冷之品,这样长期饮食不节,就会导致脾胃健运失司,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的功能减退,导致脾胃虚弱,则对营养的吸收转化能力不足,久之则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气血不和,百病生...
怎么办?
教你五个步骤,改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问题——
第一步:健脾胃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为生化之源,是气血的发源地。
如果脾胃不和,则气血迟早会出现不足,所以调理脾胃是改善脾胃问题的第一步。
调理脾胃,可以用食疗方法,比如药膳方法。
如果铜鼓哦饮食调理,则可以多吃一些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和胃的食材。
如果用中药方法的话,想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等都是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剂。
第二步:养肝
脾胃调理好了,接着该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
调气血,一定要养肝。
人多思忧虑会郁肝,人暴怒急躁则会伤肝、伤脾,都会导致气血亏损。
研究发现,人在睡觉的时候,肝脏里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所以睡眠是增加肝脏血流量可以有效强化肝细胞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哪怕为了让肝得到滋养,也要保障睡眠的质量,不能生气,脾气平和而不燥,也不能过度熬夜劳倦困顿,看电视看电脑室一定不要让眼睛太累,久坐一个小时,就要到外面走一走,往远处看一看,如此可以保护肝脏。
第三步:改善脾胃,就不要让风寒湿邪侵袭身体
人体内的血液遭受风寒湿诸邪侵袭,则会凝滞而气滞血瘀,进而经络不通,则百病皆生——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肠胃不适,咳嗽等都是风寒湿邪入侵所致。
因此,保证自己气血充足,就要积极做好保暖,女士不能为了“美丽冻人”而不加衣物。
第四步:药膳调理脾胃
流传千百年的中医药膳通常都具有很棒的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所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也可以多吃药膳来调理。用到的中药常见的有白术、人参、茯苓、炙甘草、麦冬等适量与羊肉同煮,健脾和胃补气血特别好。
第五步:多运动
运动可以强心肺、健脾胃、滋肝肾,可以提升人体各项机能,当然对调节气血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后,人的脾胃大开,则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转好,生化之源充沛,让人吃得香,睡得香,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快走、满场跑、太极拳、瑜伽等都非常好,效果也不错。
最后补充一句:健脾胃调气血,是个长期的过程,想要见到效果,就要坚持不懈。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就从中医的角度,回答下脾胃虚弱如何辩证和治法吧——回答比较长,可能还显得稍微专业,望把心静下来细心阅读。从古到今,
中医脾胃疗法的渊源和流派
在中医,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
因为脾胃虚可出现在太多的疾病当中,所以,脾胃的治疗补脾健胃法就广泛出现在各种疾病的治疗。
从古到今,尽管中医发展史上,派别各异,但脾胃派的观点,却始终贯穿于各派当中,都有一席之地。
补脾健胃的疗法也多种多样,疗效都得到证实。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奠定了中医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治疗方法等理论基础。就像经文所说的那样“胃者,水谷气血之海。”又如“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都是对于脾胃功能或作用的描述。
到了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里就有了脾胃病的专门名称和论述了,包括脾胃病、食不消病、腹病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