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问斩为何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秋后,犯人古代问斩为何选在“午时三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秋决”在选择具体的日期时也是有讲究的。如唐代规定,在朝廷的大祭祀日、大的典礼日、朔日、望日、上弦日、断屠日月、二十四节气、假日以及阴雨天,都不能处决犯人。经过这样一规定,一年当中也就没有几天可执行死刑了。
行刑的日期并不好定,行刑的时间也是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选定白天执行死刑的,也不一定都是在午时三刻,如果晚上则要等到天亮执行。这种规定,不但古代史籍是如此记载,而且小说戏曲中也是这样描写的。
如清初朱素臣的传奇《未央天》写书生米新图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判决的日子定在十一月十一日,时间是寅时三刻(凌晨三点四十五),这完全是按大明刑律判的,所以监斩官到等到天亮才能执行。
书中因米新图的冤情惊动了天庭,这一天直到九更的时候天才亮,而这时候,朝廷派的复查官已到达,米新图才免于一死。从这个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对行刑时间的规定。古人为何要将行刑时间大多选在“午时三刻”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时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在唐朝及之后的朝代,将午时分为午初和午正,午初为中午十二点之前,午正为中午十二点之后。这个时候的午时三刻指的是午正三刻,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十二点四十五分。
在唐朝之前,午时没有初正之分,所以午时三刻应是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因为古人的午时是指白天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的时间。那么问题又来了,古时行刑到底是按哪个时间来的?
这就牵扯到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行刑的问题,古人认为处决犯人是比较晦气的事情,只有在一天当中太阳最烈的时刻行刑,才能让最盛的阳气压制住晦气,以彰显正义。以现代的精确手段来判断,一天太阳最盛的时间是十一点四十五分。
一般认为午时三刻就是指十一点四十五分,但也不是绝对的。地域不同,时间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唐时的长安和明清时的北京就有四十五分钟的时差。因此唐朝时处决犯人的午时三刻是十二点四十五分,明清时则为十一点四十五分。
说到选择“午时三刻”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外,还有就是正午是人昏昏欲睡之时,各种感官神经都不活跃,所以行刑时犯人或许会减轻痛苦。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疑神疑鬼的各种说法,这都是民间的传说,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风起叶落满地)
春是万物萌发的季节,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是万物收敛的季节,冬是万物休眠的季节。
用风表述就是,春为和风,夏为薰风,秋为刹风,冬为寒风。
刹为杀。
从而,罪犯行刑问斩,安排在秋天刹风时节。如秋风扫落叶相符。归天人合一的执行。
源于更古时代的秋狩,其它季节禁猎的。也就是秋天开杀戒,其它季节禁杀。包括采集渔猎全套的。
帝王是唯一全用阳谋者。
阴谋呈机不密事不成,甚至自惹杀身之祸。
阳谋必公明公开公布,否则人众不识,不能进行。
因此,帝王须光明正大。
从而,一天里仅正午时分最光明。因而斩犯人在正午进行。另在菜市口执行斩刑,也由买卖蔬果肉蛋奶的地方人多人气旺,具阳气盛之地,才在菜市口进行斩刑的。实用杀鸡给猴看,达宣传作用,促人众守规矩别违法犯罪。
因而,宣判罪人斩立决,须等秋天某日正午时才真执行。归符合天道义的意思。因此临刑日供其犯人吃他最想吃的大宴大餐的,又入仁道了。
总意思,杀你不怪我,怪你自犯罪,由天杀你的。从而与判官与行刑人无关,成鬼后不来缠的。
秋后施斩就是仁义些,可不再受告问刑外,家人可随意探监供好吃好穿,甚至无后代的可夫妻共居生孕后代的。这一缓冲期挺善仁的。更具消被判刑人及家人怨恨气的。
(七天里正午的影子最小)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小凯爱电影,一个专注于影视分享的自媒体人,很高兴可以回答您这个问题~
由来关于秋后问斩, “赏在春夏,刑在秋冬”这样的说法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由于古人发现在秋天,整个世界万物逐渐开始凋零,选在这个时候对犯人进行处决的话,恰好契合了自然的更替规律,这让古代统治者们给自己找到一个借口,意为我这是顺应天意,而非我残酷喜好杀戮。也由此有了冬至后、秋分前不杀等说法,我们常说的“秋后问斩”就是这么来的。
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着肃杀。皇帝贵为天子,所做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激怒了天的话天便会给自然界带来灾难。所以便要遵循天的旨意,按照天时行事。
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万分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祝您生活愉快~
跪求各位大大关注点赞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说中经常出现有“午时三刻”砍头的说法,为什么不是午时、午时一刻之类的呢?
首先,咱们要搞清楚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中国古代自唐朝以来,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相当于12点45分(有人说是11点45分,其实是不对的,那是午初三刻)。
其次,咱们得搞清楚为什么要定在这个时点砍头。古人认为人死时阴气太重,所以得选在一天中阳气最盛时行刑,才能压制阴魂。按阴阳家的说法,阳气最盛时应该是正午12点,但这个时间根据西安时间定的。中国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后改为北京,两地时差约45分钟,但改都北京后当权者仍习惯以西安阳气最盛时行刑,即北京的午时三刻就是西安的正午12点。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时点是“伏枕”边缘,人比较瞌睡的时候,这时候行刑可以减少犯人痛苦,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尚需考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