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写出涩笔?
书法,线条,笔法怎么写出涩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涩感是书法艺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在艺术演进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元素。大约在唐代,涩感得到众多书论家的反复强调。同时也有很多书法家践行。涩感便成了众多书法家追求的美感元素之一。
一般疾涩骈行,这也同时揭示了涩笔的产生与疾有关,事实证明,控笔速度快慢影响涩笔的观感效果。当然,还与纸的质地、构成与墨的质量、浓淡、干湿等有关。
不过,虽然涩笔产生的感觉有点震撼人心,其产生也有方法与规律可循,但是不能化用一一自由运用有如神助,则往往经不住考验。常常给人以造作扭捏之感。
因此,练好涩笔基本功,再多点学识,多点胸次,多点真诚,方能将涩笔运用到极致,否则全篇涩笔,技术再好也只能流于圆熟,虽避开了甜赖,也又焉能经得起岁月琢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审美中,流畅是一种美,涩也是一种美,两种美都有一定的度,书法里叫法度,超过这个度就不美了。超过这个度的流畅就是“滑”、“轻浮”,过度的涩就是“滞”,厚重而流畅的笔画才是好的,这个度很难把握,所以书法家们也都用一生的时间去锤炼自己的笔画线条。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认为书法不就是写字吗?能让人认识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显然是肤浅的,从写字到书法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不同的硬笔方法产生的线条质感不一样,有的给人以美感,有的则让人看后心生厌恶。
颜真卿楷书重的涩感,这种涩感有书写的成分,也有墨汁斑驳的成分
经过前人不断的总结,才形成了逐渐完善的技法体系,这就让书法和普通的写字有了区别,一个注重书写的美感和艺术性,一个更加注重的实用。但是二者的基础是不变的,就是汉字。
涩感是由于毛笔和纸之间接触,形成的一种迟重有力的感觉,它不同于用毛笔一带而过的轻浮,是书法的笔画给人以力量感,书写宜缓慢且要保持中锋用笔,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需要实地的观摩老师书写才行,写出高质量的有涩感的线条,需要长期的训练。
弘一法师书法的厚重,不同的涩感和用墨的多少也有关系
在传统的帖学书法里,涩感很少被提到,帖学讲究流畅、秀美和飘逸,飘逸流畅的书法作品明显也更受人欢迎,碑学的出现让涩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很多人讲书法的金石气,其中就包含涩感的成分,这是书法美的一种,就如五官精致、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的美女是一种美,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工人也是一种美,美不单单指的美丽,而涩感明显属于后者。
涩和枯笔、飞白书并不是一个概念,枯笔和飞白有可能是非常流畅的,并没有涩的感觉,不过高手写字也能够把苦笔处理出涩感,平滑的枯笔是低质量的。
草书中流畅的枯笔,涩也是相对的
总之,书法虽然从来不缺少理论支撑,但真的想要写好,完全靠理论是不行的,需要不断的时间、实地的观摩,需要在在实践和观摩中寻找书写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对于这一看似很神密词语,明白了,其实很简单,书法,中锋行笔是首要集中体现出笔画的力度和速度。
书法中的“涩”与\"疾”两者行成鲜明的对比,既对立,又谐和,互惠互利辨证统一。
下面简单淡一下书法中什么是涩笔,“涩”即缓或慢,比如:写横画,“藏头护尾”中锋行笔,行笔宜缓,墨既不能形成墨猪或臃肿(那是用墨的事情了),又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使笔画莹厚而不失力度。
顺便说一下什么是疾,“疾”不是简单浮滑快的意思,“疾”也有用笔之方法,疾是在涩的基础上出奇取势,比如:永字八法中“永”字的撇即是疾笔,不宜缓,缓且失力度;捺则是涩笔。
笔法中的涩感,对书法家来说最是容易领会更须兼备的,书法中以涩为主,以疾为辅。书法:只有多学习,多领悟,多实战方能书写出超神入妙的艺术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样写出书法中的涩感?
什么是涩?顾名思义,就是毛笔紧密的贴在纸面上,有非常强烈的磨擦阻力。表现出来的痕迹是沉着稳重的形态。与涩相对应的是“疾”。即是快速之意。但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快。
涩,不要单纯的理解把毛笔重压下去缓慢的运笔。如果是这样,涩就简单多了。涩力是书法中最难练就的功力。非二三十年的功夫,难以达到。
涩与疾是相伴相依的。口诀云:涩不恒迟,疾不常快。十涩五疾,能快而不快。涩力的练习,当从快开始。首先要具备了快速的能力,然后再回来练习踩刹车。不然车都没有走动,去踩刹车一点意义都没有。开车贵稳不贵快。车开的稳并不等于慢。老司机才能明白稳的含意。书法中的涩感就是这样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猫多长时间可以认识主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