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写出涩笔?
书法,线条,笔法怎么写出涩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质感 质感或质量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造型物表面质地(如坚硬、细软、光滑、粗糙、细腻、柔润)和量度的感受和联想所达到的真实程度。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 那么,怎样去训练学生呢?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 一、由于书写工具性能不同,笔法不同,墨色不同,会造成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在平时教学之中一般要求浓墨(但浓而不滞)正锋,重按涩行,则笔实墨沉,线条圆浑刚劲,骨肉相称,“藏骨抱筋,含义包质”(“文”指形,“质”指神)线条力度大,质感强,因而会给人以浑厚含蓄,丰盈充实的感觉,如金文、魏碑、颜楷线条即是,而墨乏、墨淡、笔飘墨浮,墨不入纸,其线条或抛筋露骨,或肉丰肥涨,会给人轻薄笨弱之感,线条力度小,质感弱,质量感与落笔力量及用墨浓淡直接有关。有份量、有力度,即有质感,一般来说有质感的线条能唤起审美联想,所以选择一种特定形质的线条,去表现特定文字内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内容、形式相统一的佳作。例如浓重粗涩的细线,宜于表现“钢铁长城”的意境,柔软细韧的线条,宜于表现“细雨春风”的意境,枯燥凝涩的线条,宜于表现“寒林渐肃,虎啸猿啼”的意境,否则,难以创造出书法作品特殊的神采和韵味来,更不会酿造出浑朴或高逸或妍丽或霸悍的风格。总之,落笔着实用力,濡墨浓重充盈,行笔稳健劲涩,所造成的线条效果,无论粗壮或细柔,都会给人以明显的质量感觉。 力感 我国书法艺术的显著特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非常重视点画的笔力,因此作书时需凝神静思,将一身之力达于笔端,倾注于点画之中,使之呈现出有力度的线条,字体显得筋骨遒健。所以书法教学中力感训练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创造有力度的线条呢?它与执笔、运笔、用墨、用线有关,概括起来有三大方面: (一)取势。得势则生力,无势则力弱。势指的是形势、姿势、态势、气势等。从线条分析有点势、撇势、横势、竖势、钩势、挑势、执势等,从用笔看有正势(中锋)、侧势(侧锋)等。书法艺术之类,从根本上说是“势”的综合体现,没有线条的力度就没有书法的神采,然而求力必先识势。 (1)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书写实际出发,视字型篇幅大小采取相应的姿势。如坐势小书,指、腕力量即可满足,中字腕、肘力量即可,但大楷则以站势为宜。 (2)灵活运笔。“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古人极重执笔,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以为能将“指实掌虚”、“腕平掌竖”、“笔直心圆”、“虚悬直紧”、
“腕活指死”等融会相通,灵活理解就算达到要求。所谓用笔不外“执”、“运”二字,“指”主“执”,“腕”主“运”,二者结合得当,即可达到用笔之目的,小学生要学会五指执笔法,最好悬腕。 什么样的线条才算有力感呢?一般来说锐线、刚线、粗厚浑圆线、细韧柔劲线,则易产生力感;而泡线、涨线、浮滑轻飘和粗墨瘫软的线则难以产生力感。 总之,具有力感的线条,都是具有生命律动感的线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书法书写要写出涩感主要在于行笔要缓,要重。涩感在书法欣赏时具有力度感和老辣感,在书法审美中基本上属于褒义词。
行笔平稳持重,让笔墨更多一些与纸有亲密的接触时间和过程,表达出来的质感与浮滑轻佻的走笔痕迹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不要过分去使用笔法技巧追求涩感,一味的以缓慢,重按等等方法来行笔,以免过犹不及,形成滞感。
最终,书法还是要多练才会找到感觉,形成自己的特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涩感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控笔能力。二是纸张选用。
控笔能力,包括书者对笔法和墨法掌握的娴熟程度。一般来讲,笔法的娴熟可以让线条在纸上的表现随心而欲,特别是对速度的拿捏,再加上墨法浓、淡、干、湿的表现,如能再配上表面生涩的纸张增加笔与纸的摩擦力,便可表现出生涩的线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涩!一笔飞白书足功力!本人所写不喜勿喷!
上一篇:猫多长时间可以认识主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