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末清政府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价会比割地赔款大吗?
清朝,列强,清政府清末清政府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价会比割地赔款大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清政府后期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割地赔款的政策是对满清政府利益损害最小的决定。
清政府真正的威胁来自内部
清朝入关后仅有20万八旗兵勇,面对中原偌大的江山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去征服,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依靠着招降收编了大量汉族军队为其攻打天下。当天下大定以后,这些汉族的将领便成为满清贵族眼中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的人。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这件事让清政府深刻认识到,如果想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要消灭汉族将领的武装力量。最终经过了康熙的削藩之后,把所有汉族将领的兵权解除,这件事之后,削弱汉族将领的兵权也成为了清朝的基本国策。
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直接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而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没有了任何战斗力。迫于无奈清政府再次启用了汉族将领,不过这些汉族将领在消灭太平天国后拥兵自重,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汉族将领的离心力越来越强,虽然清政府苦苦周旋,但是却无法缓和与这些汉族地主利益集团的矛盾。最终八国联军侵华时,这些汉族利益集团公然违抗满清命令,发动了东南互保一事,这也让清政府和汉族利益集团矛盾公开化。
清政府也深刻的明白了,不能再继续依靠这些汉族地主武装,如果继续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代替自己是迟早的事情。
汉族的地主武装力量不能继续使用,那么发动人民抵抗外辱可以吗?答案显而易见,根本不行。因为清政府和4亿人口的汉民族矛盾更加巨大,一旦武装人民,这些百姓的枪口估计会毫不犹豫的对准清政府,到那时只会让清政府加速灭亡而已。
西方列强构不成真正的威胁
相比于国内力量的暗流涌动,这些看似轰轰烈烈的帝国主义入侵实际对清政府的统治威胁很小。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动用了全部的力量去抵抗英国侵略者,结果败得一塌糊涂。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英国并没有强行占领清朝的土地,而是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同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虽然帝都北京都沦陷了,英法联军还是只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这两次事件让清政府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等同于流寇,只会劫掠财富和边疆土地。对自己的统治构不成根本的威胁。而且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来华掠夺资源,他们之间各怀鬼胎,根本不允许任何人独吞中国。
综合考虑下来,清政府如果打下去,自己没有任何力量,而继续依靠汉族的力量非常危险,说不定会因为内部矛盾而加速清政府的垮台。
但是清政府割地赔款与帝国主义列强媾和,充当了他们在华的代言人,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虽然损失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但是却保住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在关键时刻还能依靠他们的力量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也难怪慈禧说出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心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理清一个基本事实:战争,求和,割地这三者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弄清楚,目的无非一个,就是要保障内部稳定,王冠不会戴在别人的头上。
以这个目的为前提,我们就不难弄清楚上层对于帝国侵略者的战和政策了。
中国古代对于外族是有一套很明白的方针政策的,即盛世打,乱世和。所谓的和,我们称之为羁糜。
晚清年间,后人称之为千年未有之变局,但是身处历史当中的人,恐怕很难看清楚这个问题。
1840年之后,清政府对外的几场战争可以说是大败亏输,但是清政府统治者也从对外的战争中发现,这些红毛鬼和蒙古人不一样,和汉人也不一样。他们对于大清的领土可能没有太大的要求,最起码不想颠覆清政府。因此即便战争失败了,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议和,不必有卧榻之忧。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甲午战争,当时日本人为了这场战争制定了很多预案,其精髓就在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中国方面,李鸿章一人敌一国不说,甚至都没弄清楚日本人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在李鸿章溃败之后,清政府就又要准备议和了。当时朝中并不是只有议和一个声音,很多人主张是要迁都再战的。
日本人也担心清政府会举全国兵力与之一战的。只可惜,清政府并没有如此的魄力。
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却在于内部矛盾问题。经历了一百多年之后,清政府本已王朝末世,社会矛盾本就突出,再加上是异族统治,满清贵族不敢做这样一场对赌。
一直打下去,战争有可能胜利,但概率极小。大概率事件是可能会因为外部矛盾把内部矛盾激化了,中国汉人会把满清给推翻掉了。
当年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还在,只不过庆幸曾文正公并没有动这个心思。
因此,外战输了也就输了。给点钱给点地,不影响统治。
满清一直把统治重心放在内而没有放在外,这或许也是慈禧太后所谓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深意所在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割地赔款还有望东山再起,倘若打下去国家都亡了,那么满洲人连一寸土地都没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为例吧!
中国人对镇江之战的特殊感情,还缘于恩格斯的一篇文章。1857年,恩格斯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镇江守军,他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在近代史上,海龄和镇江之战从此成为中国人抗击侵略中表现英勇气概的一个符号。但硬币的另一面呢?
上一篇:为什么大学交不到交心的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