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中历史的考点是什么?
材料,中国,美国初中历史的考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② 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 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塔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 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分析指导]
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 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 此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 如:
①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 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 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 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 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 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 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第①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 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 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② 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②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 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 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的产量 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
第②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 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③
可采用正反法来解决。此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 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没有认真审题意,没有真正理 解材料的情况下,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其实,对于 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凭感情用事, 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经比较后筛选一种看法作为答案,此之谓正 反法。此题在鉴别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论时,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 两种答案:
A,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 映得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此棉产量的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 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成功等等,所以讲两者是吻合的)。
B、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 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然后比较A、B两种答案,看哪一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 历史评价,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③问的答案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
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第三层次: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 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的。
(四)混合材料型的表述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 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 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 平均为5.4% ,日本为12.4% ;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
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 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 国
-
一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
本题提供的四段材料,都是考生不熟悉的新材料,所以不可能靠死记硬背课文来回答,而必 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围绕着题目所问的,以美元为中,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在四段 材料中寻找出影响其经济地位下降的所有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说明问题。 由于此题不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所以只要能抓住中心,在各段材料中找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 的因素是不困难的。此题可运用上例的提要法,准确、全面、简洁地答题。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 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 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年》
①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 均为5.4%,日本为12.4% ; 1951 --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
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②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③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扭转。
上一篇:把对方的电话微信都拉黑了,双方异地,如果对方很爱你那过多久会通过其他方式找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