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糖尿病,胰岛素,血糖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糖尿病肾病水肿辨证多属阴水,故益气健脾之品必不可少。黄芪是其必用之品,且必重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重用旨在补气健脾,使脾气得生、水湿得运,从而减轻糖尿病水肿之症。
值得注意的是,黄芪保存不易,其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有效成分,也较难通过日常泡水析出。对于普通消费而言,想要随时补气,就可以选择好好黄芪。颗粒袋装,服用携带都很方便;选料精良,结合现代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提取,效果更放心。
3. 养阴清热类药物——郁金、大黄、葶苈子、薤白、桑白皮等。
现代中医认为\"血瘀”贯穿消渴病发病全程,活血化瘀自然成为治疗的重点。2型糖尿病早期多肺胃热,清肺胃时可加用凉血化瘀的中药,如郁金、虎杖、丹皮等;中期气阴耗伤或湿热夹杂,则可选用利水不伤阴的中药:如鸡血藤、益母草、薏苡仁、丹参等;晚期阴阳两虚,水、瘀、热毒兼夹,当分清标本缓急,可选用生大黄、葶苈子、薤白、桑白皮等中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谢邀,简单的来说,糖尿病都表现为胰岛素不足。区别在于1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的绝对不足,而2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的相对不足。
养生君直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案例一:
小刘是一名高中生,平常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候都没有任何异常,只是小刘看起来人比较偏瘦。一般人第一感觉都是小刘肯定是吃的太少了,营养不良。可是小刘平时吃的、喝的都比其他同学要多,人却仍然消瘦。
一日,小刘上体育课的时候,在运动过程中晕倒了。后来老师紧急把小刘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医生一查,小刘发生低血糖了。后来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小刘原来是有了1型糖尿病。
案例二:
张先生现年40多岁,体型偏胖,平常总是觉得口渴,一个早上就要喝上4大杯水。
前段时间单位体检的时候,张先生查出来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到了7.2mmol/L。后来张先生抽空去医院去做了进一步检查,然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看完上面的典型案例后,我们再来详细谈谈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发病年龄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
不过也有部分特俗的情况,如成人迟发性型糖尿病,发病虽然是成年,而本质却还是1型糖尿病。
2、发病症状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1型糖尿病发病的时候,多有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吃的多、喝的多、尿多、人还偏瘦。
二型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症状较少,如案例中提到的,可能只有口渴的症状,有些甚至没有症状,不过他们的体型大多偏胖。
3、胰岛素不足的表现不同
最开始我们已经提到,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虽然都是缺胰岛素,不过表现形式缺不一样。
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完全报废,它自身已经无法再产生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在刚发病的时候,可能残存功能都还较好,只是有些疲倦罢了。他们的胰岛是可以正常生产胰岛素的,只是在他们体内存在抵抗胰岛素的因素,让胰岛素不能正常干活。
因此,临床上可以检查胰岛残存功能,做C肽释放试验,来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
4、治疗方法不同
既然发病机理不一样,那么治疗方法肯定就不一样了。
胰岛素绝对不足的一型糖尿病,没办法,只能终生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相对不足的二型糖尿病,可以选择降糖药,也可以选择胰岛素,也可以两者联合使用。
最后,养生君祝大家,都能远离糖尿病的危害!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到你,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咨询,请关注养生细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糖尿病除了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还可以分为妊娠期糖尿病。但是一型和二型有什么区别,要是根据胰岛素的功能情况来定的。
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一般一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更趋向于青年人,或者更小的儿童,还有的孩子,先天性出生就是糖尿病,这种是先天性胰岛功能缺乏或者是损伤从出生就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这种体内的胰岛素是分泌不足或者是相对缺乏的。但可能跟环境因素有关系,比如说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细胞免疫或者是体液免疫。
二型糖尿病趋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功能都会逐年的下降,所以说老年人一般都会有一道功能的缺乏或相对缺乏。但是具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胰岛素抵抗,除了应用胰岛素外也需要加用增加胰岛素增敏剂的口服药物,所以需要个体化治疗,除规律用药以外,糖尿病患者还需了解糖尿病,进行相关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严密监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用药。
综上所述不管是一型还是二型,只要是确诊糖尿病的话,都需要根据各个化验指标及自身的综合情况来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才能提高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以后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并不可怕,您只需要得到良好的认识,血糖控制好了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完美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从事内科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多年,我将用我所学专业知识,尽我所能为朋友们解惑答疑!
上一篇:怎么恢复qq误删收藏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