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秦法在秦国施行,使秦国强大,而统一后只是推广到全国就成了暴秦?
秦国,秦朝,商鞅为什么秦法在秦国施行,使秦国强大,而统一后只是推广到全国就成了暴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获得秦惠文王重用的也不只墨家一派,前文已提到纵横家的张仪,另外儒家的荀子之所以入秦是不是秦国主动邀请的呢?恐怕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吧。都说秦国尊奉法家,其实尊奉法家只是秦孝公时代和后来的秦始皇时代的事,在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时代秦国实际上摒弃了门户之见,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那种认为秦国强大乃至进而一统天下全赖法家政治之功实属门户之见,事实上秦惠文王在坚持商君之法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更张损益。现在很多人在否认秦法的暴虐性时往往会说一句“汉承秦制”,言下之意就是既然汉承秦制而有数百年国运就证明秦的制度是不存在问题的。这种思维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这种思维忽略了“汉承秦制”这句话的后面还有“有所更张”。事实上继承了秦制的何止汉朝?如果在确立中央集权这点上我们到今天都还在延续秦制,所以我们能以一个统一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是形成像欧洲那样的小国寡民状态。然而谁又能否认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和秦制其实充满了区别呢?事实上没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制度都必须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商鞅变法的核心不在于具体的条文而在于变法的精神,因为即使是商鞅所制定的条文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张损益。汉代继承了秦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汉朝同样注重在大乱之后与民休息。与民休息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采纳道家黄老之说“无为而治”:事实上老百姓的日常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是有一套自然发展的规律的,政府其实本来并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这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市场原则与政府调控分别作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秦法所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仅被汉代所继承,事实上更是一直延续至今,然而秦法极为强调政府的管制作用而忽视了民间的自我发展。这种国家运转机制本质上是战国大争之世所造成的,也是最适应战国大争之世的,所以商鞅变法得以奠定秦国强大的基础。然而这样做无异于使人们的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状态,终有一天会像拉满的弓弦一样断裂。当秦国一统天下之时就有必要让人民舒缓神经休养生息——这是天下形势变化所致。
事实上从秦惠文王起秦国就已开始对商君之法有所更张损益,可为什么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法还会激起那么大的反抗呢?因为这时形势变化了:秦国统一各国之前国内的人都是老秦人。秦国就是他们的祖国,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有自豪感、亲近感;然而六国的百姓可是对秦国可是有国仇家恨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需要在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各方面进行统一,但各地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要消化这些差异是需要时间的。在今天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世界大国在强调国家的主权完整的同时也强调尊重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通过在强调国家主权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差异性从而实现求同存异的效果。面对心怀不满的六国百姓必须用几代人的时间去消弥平复他们心中的怨气,然而秦始皇无视各地的差异性而实行一刀切的政策。这在我们现在看来固然是利于打造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然而对秦王朝本身恐怕就会激起强烈的反弹了。这就像日后的隋朝太像建立万古千秋之功却因急功近利而激起反弹。我们今天说秦、隋两朝的制度性建设是功在千秋,然而如果设身处地站在当时那些戍守长城、修骊山墓的士卒劳役的立场上能不痛恨这个王朝吗?这种怨恨情绪在原来的六国百姓中最为普遍,然而即使是老秦人也开始对王朝的政策有所不满了。在战时状态下国家可以高度集中,然而当天下一统后人们还必须时时刻刻过着神经高度紧绷的生活就难以忍受了。这时秦法已到了必须更张损益的地步,然而秦王朝却没能迈出这一步。
在《大秦帝国》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往往是容易被观众所忽视的:秦献公嬴师隰在河西少梁负伤归国后甘龙去探病,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得知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献公和甘龙曾在秦国推行过一场以废除人殉为核心的新政。《大秦帝国》因为是以商鞅作为主角的,所以对这场新政只是在秦献公和甘龙的对话中一笔带过。可能很多观众对甘龙的影响就是一个坚决反对商鞅变法的保守派人物,然而实际上作为《大秦帝国》作者的孙皓晖老师还是通过这个小细节向我们暗示甘龙也曾是一个致力于改革进取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甘龙也的确呈现出这样的两面性:在秦献公时期甘龙是一个改革派代表人物,然而到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甘龙就摇身成为保守派的代言人。为什么一个改革派人士后来会成为变法最大的阻碍者呢?事实上在秦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物与甘龙类似: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乃至后来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的过程中都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个在缔造大秦帝国的过程中有大功的李斯却被赵高拉拢成为了大秦帝国的掘墓人。事实上甘龙和李斯的行为完全是在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侵害时的反应,他们所代表的是当时的整个既得利益集团:商鞅变法以军功授爵的方式打破了世家贵族对秦国政治的垄断,此后在秦国逐渐崛起了一个职业官僚阶层。职业官僚阶层在其发迹之初是朝气蓬勃的,因为他们不像世家贵族那样拥有自己的封地和政治势力,他们只能通过政绩获得国君的认可。李斯就是一个职业官僚的典型代表:没显赫的出身,完全是靠君主的提拔而得以荣升高位,所以他为秦国的统一呕心沥血。李斯的所作所为只是职业官僚阶层推动秦国统一事业的缩影,事实上在秦国的统一大业中职业官僚阶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当这个阶级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就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了,于是他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不同的声音。本来秦法不诛心,商鞅也一直强调秦法只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是言论。然而到了李斯这儿就变成了“有敢偶语诗书者弃世,以古非今者族”。在成功摈弃不同言论后秦王朝就像是一辆只有油门而没刹车的汽车一样猛冲下悬崖。现在看来秦法就是推动秦国崛起的油门,而所谓“汉承秦制而有所更张”其实就是在秦制的基础上加上了刹车机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很明显,秦国的统治政策,是类似于古典法西斯社会的统治,即一切经济发展都为了战争做准备。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采用了即为严格的“法律”,在这套秦法下,人民很容易就会“犯罪”,一旦犯罪,就会成为刑徒,所谓刑徒,就是打仗你上,干活你上,不打仗不干活,你还得种地,可以说除非你累死,不然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上一篇:高温瑜伽减肥效果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