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白鹿原》这部小说?
这部,自己的,白鹿原如何评价《白鹿原》这部小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有人说《白鹿原》是一部奇书,你如何评价这部小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逝世,享年74岁。
陈忠实曾说,他的《白鹿原》“不会是悄无声息的,因为作家自己最清楚他弄了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确实,这部作品出世以来一直颇受好评,它展示了关中平原乃至老中国的家族制度的兴衰。
一、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归属
《白鹿原》在部分每章情节的最激烈处,是让人揪心的,然而常常却是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新章节的开启意味着重归平淡。当然,作者应是有意这样写,造就“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然而这种人为处理的痕迹似乎过重,不可避免的将情节掐成了一节一节的,破坏了连贯性。
这里科普一下,茅盾文学奖是颁发给作品的,而诺贝尔文学奖是颁发给作家的。作家对世界文坛的影响力是诺奖的最要评价指标。所以《白鹿原》是优秀的作品,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但综合考评作家的作品数量、影响力、创新性,比起莫言,陈忠实是远远够不上诺奖的获奖资格。
二、关于伏笔
写小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情节整体布局谋篇的设计和把握。小说中不应有没用的情节,三十年前不经意拉下的一泡屎,三十年后是要长成参天大树的;三十年后成为参天大树,必然是因为三十年前那谁谁谁不经意间拉了一泡屎!这样也便构成了小说的戏剧性,使后面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显得突兀。
感觉陈忠实企图将《白鹿原》写成《红楼梦》那样的人物数量众多,关系扁平化的社交结构,可惜写作功力的不足,情节结构缺乏顶层设计,使大量次要人物沦为酱油,也是无奈的事实,但是这也丝毫不会掩盖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鹿三、白孝文、白灵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光辉,力透纸背的刻画,使他们成为文坛永远难忘的经典形象。
三、时局对小说情节的影响
在《白鹿原》和《生死疲劳》中,情节的时间跨度都接近了五十年。以1950年为分界线,这两部小说正好完全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戊戌变法(1898年,可约算作二十世纪)、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围剿与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四清反右、大炼钢铁、组建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等,无不是极好的写作题材。在这两部作品中有较大篇幅的描写。
白鹿村或高密东北乡这个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小舞台,将理所当然的被中国这个大舞台所影响,而从小舞台上走出的优秀的人,也同样能成为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的弄潮儿。我们总是能看到,当一个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的对主角们的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经济情况、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伴随着得势者失势、贫苦者发迹、重要人物的死亡、兴旺的家族变得衰败破落,使我们不自觉的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让我们明确的感到,一个个旧的时代在离我们远去,又一个个新的时代逐渐来临,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无情的淘汰。
四、《白鹿原》的优点
《白鹿原》中对自然环境、气候、景物、三秦地区的民风、农人劳作习惯细节的描写,是其他作品比不上的。关中平原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朴民风,充满秦腔味儿的发音几乎跃然眼前,而春天明亮阳光照耀下的一望无际的麦花,秋天一层层涌动的麦浪(以及点缀其中的大汗淋漓的收麦客),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看了这些描写,你也会对那片古老、丰饶的土地心生向往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阵子,有人问有书君是否可以推荐一些书。有书君随口一问,“你想看什么样的书呢?”对方回答,“比《白鹿原》更好看的。”哎?这可难倒有书君了。
毕竟他的参照样本可是人家《白鹿原》啊。
《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巨作,作家陈忠实曾凭借它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因为有着丰富扎实的故事情节,让不少导演都把它搬上了银幕,还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这本书长达50万字,但它的精彩程度让人丝毫不觉得故事写得有多冗长。
“白鹿原”这三个字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传说中被白鹿庇佑的地方,这里世代居住着同根家族白、鹿两姓的子孙,为争夺这个片土地的统治,两个家族一直是明争暗斗。
主人公白嘉轩是个当地的大户农民,他一生娶过七房女人,但之前的六任太太都去世了。白嘉轩觉得自己这命啊,太硬了。于是,便不再相信媒妁之言,自己跑到山里娶回了药材商人的女儿吴仙草,顺便还带回来罂粟种子。
虽然这边娶着媳妇,但那边的事业也不能忘呀,白嘉轩用了一些策略,谋到了原本属于鹿家的一块风水宝地,打那以后,这白嘉轩就跟转了运一样,在婚后的几年里,人财两兴旺,生了几个儿女,还因为种植罂粟发了大财。
白嘉轩拿着这些钱重修了白鹿家族的祠堂,还在祠堂兴办了教育,一番贡献下来,大家也将他选为了族长。
族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来祠堂上学了,但除了白嘉轩家的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不愿意读书。黑娃长得十分健壮,老实能干,在邻县郭举人的家中当起了长工。
有书君友情提示啊,故事讲到这,好戏就要开始上演了。这个郭举人呢,是个“吃软饭的”,因为自己的金饭碗,也就是太太一直未能生育,于是便有了理由,娶了个美艳风韵的小妾——田小娥。
和所有大房二房的戏码一样,太太总是看这个小妾不顺眼,便把她撵到后院马棚旁的小院里,成天是洗衣做饭外加给大太太倒尿盆,小媳妇活生生过成了下人的生活。
一天,黑娃到后院里去干活,这时田小娥就说自己要洗衣服,让黑娃帮忙打水。黑娃见田小娥端水时跌了一跤,连忙去扶,这一扶就扶到了田小娥的床前。
上一篇:一直不理解《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有有心人愿意解释一下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