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双11来袭怎么才能做到理性消费,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幸福感,自己的,东西双11来袭怎么才能做到理性消费,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双11来袭怎么才能做到理性消费,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购物消费已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要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一次消费。那么随着买买买越来越便利,再加上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和物资的过剩,想要真正做到理性消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不用说买到真正对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网购狂潮中要做到理性消费,除了要避免冲动消费外,也要知道怎么买到对的东西,甚至知道以什么价格买到最对的东西。
其实不止双十一,面对网购狂潮,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理性消费
要做到理性消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跟风,不盲从。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一些具体方法:
没强烈购物需求时尽量不打开某东某猫某宝某考拉的app闲逛,虽然每天会收到他们各种推送,直接关掉就好
如果没忍住去逛了,并且没经住诱选择了某商品,一般不会直接购买(纠结症患者桑不起),先在购物车放一段时间,过了那个冲动劲后没那么想买的删掉,如果还是想买的话再付款。这个我屡试不爽,很多在购物车的东西隔了几天再去看就不想要了。
在一些各种网购促销的节日,像什么618、双11、双12之类的,一般都不会跟风凑热闹。我会提前确定是否有需要买的东西,看下非活动期的价格,等活动开始后再看活动价格是否真的实惠,再确定是否购买。因为有些商家会打着活动的旗号,可能先提价再打折。
除了不冲动消费外,在有明确购物需求的情况下,会花时间对想买的东西多做一些了解。我以前很容易被身边的朋友、同事或网上的一篇帖子之类的种草某件商品,买到后发现并不适合或者并不是传说中那么好,因此浪费了很多白花花的银子。因为现在网购普遍存在的各种刷好评的现象不能让人理智判断什么东西真的好真的能适合自己,所以需要自己练就一双火眼精金,多做研究。我一般会上一些导购类的网站或app找资料,经常用的是什么值得买,小红书,花记之类的,这几个里边花记用的最多,因为它不同于前两者无论是否买过都可以分享信息,花记需要真实导入自己网购过的商品才能分享,感觉比其他更真实靠谱。
如果网购的商品是到货后不适合或不好,毫不犹豫的退货,就算自己出邮费也要退,买来不适合或用不上也是一种浪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到控制消费、增加储蓄时,常常会有人说「我还是更希望享受当下,满足当下的需求」。
但是限制消费一定等于减弱幸福感吗?我觉得其实不会,相反,有计划的消费反而能提升幸福感。这个幸福感的提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提高单位消费的效率高储蓄带来心理上的正面暗示财务稳定改善生活的波动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储蓄带来的幸福感提升太间接了,所以今天不谈储蓄和投资对于生活的改善,单单从消费的角度考虑。
本文是鼓励有计划的、理性的消费,而不是倡导激进的完全不消费。而且事实证明,过于激进地控制消费是很容易导致报复性“反弹”的,所以并不可取。
消费到幸福感的传导
首先,消费确实可以实打实地产生幸福感,这个是没什么争议的。我也不是想要劝大家不消费,而是希望能够把从消费到幸福感的传导过程效率最大化。对于购物和幸福感,最有效的衡量方法就是「单位消费的幸福感产出」。
我的观点可能和普遍的看法相反,我个人认为,对消费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限制,是可以有效提高消费幸福感的:
有限的预算会促使我们优先考虑最需要、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想到什么立刻就买。这会提升单位消费的利用率。因为消费有限,我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发挥已有物品的更多用途,每笔消费产生的幸福感更持久。用更便宜的价格实现了和高价产品一样的功能,幸福感至少翻倍。而且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东西,往往其实都不贵。提高每笔消费的利用率
如果消费没有计划,想到什么东西立刻下单,就会常常需要买什么重要物品的时候却没有钱了。最后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拖再拖,而买下的东西没多久就又被束之高阁。
一笔成功的消费是可以持续产生幸福感的。每天使用所购物品时都会有种暗爽的感觉,而且很久也不会腻歪。
而有计划的消费可以帮我们提高成功消费的几率。因为预算有限,容错率较低,会倒逼我们消费前仔细做好功课。
优先购买最必需的东西
这个优先不仅体现在购物的先后顺序上,还体现在资金的分配上。最理想的情况是,不买没用的东西,省下的钱买最好的必需品。
如何判断是否必需?我的标准是会每周使用,并且预期使用寿命 5 年以上。
如何判断「最好」?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且往往不是最贵的。好东西不一定要多花钱,稍微花点时间,多研究一下评测还是比较有必要的。
不论是「必需」还是「最好」,其实都和高消费不搭边。根据德国的一家专业评测机构 test.de 的报告,证明评测冠军很少是最贵的产品。(每次必需消费前,我都会花 3~5 欧元买一份评测机构 test.de 的评测,几乎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贴一张报告的截图,相当详细。这类机构虽然国内还比较少,但是前景还是相当明朗的。)
test.de 评测截图,博朗的入门款 3 系剃须刀评分完全不输顶级版,价钱却差了好几倍。
理性消费的行动清单
可能是因为我和领导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我们总是把理性和收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希望一笔消费能够获得最大的幸福感产出。这是我平时使用的一些 Tipps:
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财目标明确消费预算。平时注意收集自己的愿望清单,想到要买什么东西,优先放进清单里,而不是直接下单。消费前根据需要或者想要的优先级来排序愿望清单。事先研究评测,做功课,必要的时候可以买一下专业评测。相互送礼物,如果选得好,幸福感翻倍加成很容易,这也是我最近才学会的新技能。(不过送不好,也可能掉沟里)专门提一嘴「愿望清单」,清单能够给消费欲望一个沉淀的过程,把真正必需的物品和一时的冲动分开。很多东西几天之后再看清单,就完全没有消费的欲望了。另外我还写过一篇关于 愿望清单的推文,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