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场大雪撕掉了新能源车的遮羞布,为何一到冬天电车就拉垮了呢?
新能源,电池,汽车一场大雪撕掉了新能源车的遮羞布,为何一到冬天电车就拉垮了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是一个的姐,在2019年更新车的时候,主管部门一致要求我们50辆车全更新电车,我们硬是不愿意,磨了3个月都更的新桑和新款捷达,出厂自带气罐。我们当时就考虑到北方的冬天雪大,电池在天冷时难冲电,时间久了电池坏了没保障,合同写的再好,商家再承诺也不行,电池坏了你又时间去和商家去纠缠吗?一句话赌不起。还是油汽两用的车舒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方地区最好不要买新能源电动车,北方油车冬天都经常冻的发动不了,电动车更不行!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南可以考虑,秦岭~淮河以北就算啦,中国地理讲的很清楚了,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新能源电动车适合南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我会,我就是做电池材料的,应该比较专业。
现在的电动车用到的都是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和电解液隔膜组成。(下面这个图是电池的简化模型)
蓝色的液体就是电解液
放电的工作原理就是锂离子在蓝色的电解液中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这就造成两点影响。
可以想象,充放电时,锂离子在位于电解液的正负极间游泳。
如果需要大电流放电,就需要锂离子游泳的速度足够快,也就是踩油门的时候,大电流放电才能让车加速更快。
但是,电解液是有机成分,随着天气越冷,电解液粘度越来越大,锂离子的移动速度极大地受到影响。
可以想象成冬天锂离子在高粘度泳池中游泳的速度变慢了。
这就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性能越来越差,表现就是,踩下油门车的加速度起不来,同时跑的里程数也减少特别多。
这就是为啥电车在夏天跑的里程数比冬天超过很多,因为外界温度不同,电解液粘性不同,造成锂电池性能在不同温度表现很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话几年前说还是事实,以后基本上就听不见。所以,抓紧说,抓紧听。
电池的低温性能查差,这确实是事实。别说电车电池,手机电池也是如此。但这几年有很多技术出现,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同时,续航里程的增长,即使缩水也是够用的。
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关内影响并不大,能有几场大雪。东北地区是有影响的,但那边买电车的也不多啊。即使如此,未来也会普及电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特别厉害,有时候续航能力还不到原来的一半。在寒冷的天气下,由于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锂电池,锂电池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寒冷的天气下耗电能力会增强,而低温天气会直接减缓锂电池的化学反应,所以放电电流会降低,电池的容量也会降低。
此外,我们通常需要开车和用电取暖,这大大增加了耗电量。本来电动车的续航时间短,会让电动车的续航时间变短。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靠电池驱动的,但是在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电池就会衰减。正常情况下衰减可以达到30%,所以很多车主经常会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不是特别充足,很多车主都很难提速!这是因为在锂电池的低温下,电解液的粘度和电导率会降低,活性物质的活性也会降低,这会增加电解液的浓度差,增强极化,使锂离子在碳负极中的扩散速度变慢,导致锂的析出。一般当温度降至-10℃时,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工作电压会降低。当电芯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车辆限制动力输出,因此无法提升车速,因此会有车辆无法加速的感觉。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下,如果在这两种条件下使用汽车,这种温度的反应条件会影响动力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效率,因为当温度过低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慢或停止,所以当电芯低于0℃时,系统会先对电芯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5℃以上时,就会开始给汽车充电,这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特别长,即使使用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下,如果在这两种条件下使用汽车,这种温度的反应条件会影响动力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效率,因为当温度过低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慢或停止,所以当电芯低于0℃时,系统会先对电芯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5℃以上时,就会开始给汽车充电,这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特别长,即使使用也是如此。
冬季使用新能源汽车时,建议尽量避免踩加速,造成大电流放电。如果充电,最好把车停在温暖的车库里充电,这样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活性,不仅减少续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