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万物,天地,自己的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所以说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一样。如果没有人去摇动它,它就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仍然是不变的,如果有人去拉动它,那么风就自然吹出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多了都是废话,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言多必失,反而会遭到争论不如求得内心的清静,和乐而不为。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1:【不仁】是不是【一视同仁】的意思?
一视同仁这个词,其实疑点很多,不清不楚的。
我们不如先来分清【公正】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方式上】的相同,
公正是【结果上】的相同,
比如救济一群灾民。
一人给一个馒头,这就是【公平】;
不论几个馒头,吃饱为止,这就是【公正】。
如果【一视同仁】是【公平】,比如给所有人2个馒头,那么就有人吃不饱,有人却吃撑了。
如果【一视同仁】是【公正】,比如小孩给1个馒头,大人给2个馒头,胖子给3个馒头,则大家都吃饱了。
天地的行为,更接近那一种呢?
天降一场大雨,淹死昆虫蚂蚁无数,同时有利益其他物种无数。
大雨就如同天地给万物的馒头,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而不是因为毛毛虫怕雨,就给毛毛虫少下一点。
可见天地的这种行为,更接近【公平】,而非【公正】。
所以【不仁】主要是【公平】的意思。
那么【一视同仁】是【公平】的意思吗?
我们以学生换座位来分析,假设:
【公平】=所有的学生,轮流前后换位置,不管近视不近视。
【公正】=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换位置,视力好的往后,视力不好的往前。
如果【一视同仁】=【公平】,那么:
1)我们老师【一视同仁】,
所有的学生,轮流前后换位置,
不管近视不近视。
如果【一视同仁】=【公正】,那么:
2)我们老师【一视同仁】,
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换位置,
视力好的往后,视力不好的往前。
您觉得1成立,还是2成立呢?
显然是(1)更符合人类认知。
所以【一视同仁】=【公平】=【不仁】,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解释为:天地一视同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要警惕【公平】和【公正】的区别。
本质上,
仁义就是相对的【公正】
不仁就是绝对的【公平】
问题2:“大自然如果不仁慈,天下的万物就会成为祭祀时使用的牺牲品。”这样的解释错误吗?
事实证明,在时间的面前,一切都是祭品。
不管天地仁不仁,万物都终归祭品。
所以,以上这种解释,格局太小,完全无法涵盖老子的真意。
基本可以认为,是不合理的解释。
逻辑上,【天地不仁】与【以万物为刍狗】,是举例子说明的同位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故,后面的解释是完全不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万物为刍狗,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影响深远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古人智慧。所以后人当深刻的理解和学习这个思想。
1、刍狗是祭品。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献祭。说的是万物在天地之间是没有分别的,没有说人就是高级的动物必须是天之娇子或是神选之民。在天灾地难面前,人类也卑微渺小。甚至在上古之前,人类也只能是远古巨兽的猎食。所以最早的献祭就产生于古人对神兽的恐惧。以自己族人的生命去喂饱洞穴中的(或河、或海、或某一秘域)野兽,以求其不攻击族群。是变随机的死亡为固定的阶级的死亡的一种所谓的礼教。因此,老子这个说法,在当时的意义就是说,献祭是不公平的。天地并没把万物分出等级,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祭品,所以是不仁。仁者二人也,二人就有差别,就分贫富、强弱、老少、男女。不仁就是不当分别,所以这个思想同佛法中众生平等是一个意思。
2、那么下一句圣人不仁也好理解了,就是说百姓也是平等,在法律面前当人人平等,不可以存在特殊的贵族阶级的特权。在周时还是普遍存在献祭这种事。虽然周武废了商朝人祭,但在民间都不能断绝。直到汉武帝废巫蛊事件,这种事情才慢慢转变成邪恶。
所以老子这两句,和今天所言众生平等和人权平等是一样的,也是道佛同源的例子。更是人类文明的智慧所共生的道德光辉,是人类一切革命的理想与追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从家排系统来讲这句话,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1.如果你手中有笔和纸,没有的话那就想象一下。画一个爸爸,再画一个妈妈,并排站立,如果让你画孩子的位置,那你一定画在两个人中间的下方。
同样的方法,在爸爸身上往上画他的父母,妈妈身上往上画她得父母,以此类推!
2.从家庭系统角度来讲,孩子身处系统最末端,在序位上他是最弱的。如果你眼前看到的是上面的家族族谱,孩子上面就是一代代的前辈和祖先。
3.家庭系统排列中有个专业术语叫“代际传递”。一代又一代,从某个层面看,系统就是这样运作的,不讲私情,不会顾及个人的愿望和感受。有点像《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类的遗传基因就是这样,其实和动物遗传基因之间的代际相传没什么区别。只是,人类经过了长期的文化教育,才慢慢变得文明,有道德感。
二,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的前半句经常被人应用,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才是老子想要说的重点。
其实就是想告诉统治者爱戴老百姓,顺应民心。老百姓就是大自然,顺应了老百姓,也就顺应了天道。
上一篇:毕业十多年了,总有同学要求大家一起参加同学聚会,我委婉的拒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