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关羽,东吴,孙权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之后双方还是要再打下去,也就是说从东吴偷袭关羽的那一刻,双方就已经属于敌对关系,除非蜀汉的负责人改变想法,但这对于刘备来说根本不可能。
可以说不论孙权是否斩杀关羽,之后双方都不可避免要进行一场大战,不管是为了蜀国的地盘,还是兄弟的情义,刘备只能一战。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放关羽回去,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难度吗?尤其是关羽的能力还这么高。
如果关羽能投降东吴,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但是以大家对关羽的了解,可以说关羽就是刘备的死忠粉,除了刘备任何人都指挥不动他。
除此之外,关羽的这个人的脾气很犟,这次的失败相当于偷袭,以关羽的脾气,只要东吴放了自己,回去之后果断就会带着大军跟东吴拼个你死我活。
还别说关羽绝对会这么干,这就属于明人不说暗话。可以说这句话关羽一定当着孙权的面提到过,并且不止一次,这才是孙权说什么也要杀关羽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了关羽的脾气谁也清楚,东吴的臣子们可以说都被关羽骂过,而且还是言语很难听的那种,以前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
现在关羽落到了自己等人的手中,再加上对方是打死也不可能投降,放回去必定又是一员劲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斩杀以震士气了。
虽说后来孙权又后悔了,直接将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表示这一切都是曹操在背面捣鬼,自己才会冲动之下斩杀关羽,但是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定局。
也就是说孙权在斩杀关羽的时候,很纠结,也很犹豫,但是在经过所有的分析之后,才发现关羽不斩不行,以东吴将士们的个性,如果留着关羽,等刘备带着大军前来的时候,要求放人,自己是放还是不放,这更是问题。
与其等将来左右为难,不如现在直接将关羽斩了,也会让东吴没有退路,以求将来跟刘备对战之时,可以拼尽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是有人求请也没有用,关羽这种人是不会投降的。即使投降也是假的,何必自找麻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在关羽眼里,瞧不起东吴任何一个人,包括孙权,常常挂在嘴边的“江东鼠辈”就很伤人,单刀赴会更让东吴脸面全无,加上关羽被俘后仍然目空一切,藐视孙权,最终被害,其实,孙权也是骑虎难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可是不能改变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分天下已成定基,关羽的傲视群雄让天下东吴更是不爽,因此孙权不会给这么强势的人留步。再说,杀场离不开死生成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说杀了关羽就是目光短浅呢?
要知道,奇袭荆州的计划一旦实施,就已经意味着与刘备撕破脸了,刘备是肯定要报复的,这和杀没杀关羽无关。
我估计有此疑问的朋友多半是受了演义小说的误导。
在电视剧《新三国》中,陆逊有句台词是对孙权说的:“夺了荆州或许还没什么,但杀了关羽,就算十个荆州都化解不了。”也就是说,剧中的设计是关羽这个兄弟比荆州更重要。
其实这版三国仅仅只是高希希导演为迎合市场而修改过的演义版本,我们不能当真。
再说了,就算按照《新三国》版本来分析的话,关羽都必须得杀。
想关羽是何人?是傲气冲云天的人,关羽一向视天下群雄为鼠辈,江东人物更是不入关羽法眼。而如今却被这群鼠辈从背后捅刀,这让关二爷颜面扫地,如果孙权听了那个谁的建议放走了关羽,关羽回到益州后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不停的做刘备的思想工作,给他兵马,让他伐吴报仇。届时,夷陵大战或许会来得更早、更猛。
说完演义,我们还是看一下正史版本!
真实的关羽不是被吕蒙杀的,吕蒙仅仅只是负责占领并控制大城市。陆逊才是那个真正使坏的人。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
在荆州之战前,陆逊接替装病的吕蒙后,在前线一直观察情况,在奇袭之前提出了擒获关羽的要点。
“陈其可禽之要”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陆逊提出了擒获关羽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为:陆逊提出了擒获关羽的细节操作。
而后,在具体实施阶段,陆逊也是亲自率军一一拔除了蜀军各据点,完成了对关羽残部的包围。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宴、陈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