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关羽,东吴,孙权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孙权已经由刘备的盟友化友为敌,变成了刘备的敌人。
孙权此时为了夺取荆州,已经向曹魏称臣,与曹魏达成了联合对抗关羽的协议。协议中指定了,打败关羽以后,荆州划给孙权。因此,孙权才最终下定决心背叛刘备。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荆州的归属。刘备如果把荆州说还给孙权也好,说送给孙权也罢,孙权就不会背叛联盟。
孙权心里也十分清楚,只有吴蜀联盟才能对抗曹魏,实现三足鼎立。吴蜀一旦交恶,那么被曹魏迅速地各个击破而消灭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为了得到荆州,孙权豁出去了。
孙权同时也在赌:刘备为了对抗曹魏而不敢跟他翻脸。孙权投降曹魏当然是假投降,只是为了夺取荆州而已;曹操当然知道孙权不会一心一意地效忠于他,但是为了借刀杀人打败关羽也只好虚与委蛇,接受孙权的投降。
孙权在看到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而动了真格的时候,立即提出归还荆州和孙夫人,重新和蜀汉结盟,就可以看到孙权投降曹魏的虚假和敷衍。
所以,孙权必须杀掉关羽以削弱刘备的实力。否则,关羽如果带领水军杀向东吴,谁人可以抵挡?
第二、孙权杀死关羽也可以泄私愤,也同时给东吴的许多士大夫出了口气。
东吴被关羽辱骂过的、鄙视过的将领不在少数。尤其关羽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江东鼠辈这一词汇,使得东吴诸将切齿痛恨,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诸葛瑾两次出使荆州,都是出于两家和好的初衷,而被关羽大声呵斥并乱棍打出。
关羽单刀赴会,挟持鲁肃离去,使得江东的大将甘宁、丁奉、潘璋等都认为是奇耻大辱而决心与关羽势不两立。关羽把东吴君臣都得罪遍了,谁还会为他求情?孙权杀死关羽,还很有可能是出于东吴诸将的压力和文臣的落井下石。关羽把东吴的上上下下都得罪遍了。
第三、孙权之所以杀了关羽,也极有可能是为了讨好曹操。
孙权杀死关羽以后,立即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显示出是受曹操的指使。其实,孙权打错了算盘。曹操英明神武,怎么会被他利用呢?曹操立即为关羽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曹魏的文武百官全部参加为关羽送行,并以王侯之礼下葬关羽,化解了孙权嫁祸于人的阴谋诡计。
总之,孙权当时是对关羽恨之入骨,必欲杀之的。手下的大臣们当然也心领神会。孙权还假惺惺地要说服关羽投降。关羽自然不会上当,而是选择激怒孙权,以达到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关羽大骂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孙权也不愧为是老奸巨猾的阴谋家,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关羽的痛骂后,依然不愠不恼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
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如何?”主薄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关公卒时五十八岁。
从这一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当时对于杀关羽还是留关羽也颇为踌躇不决,沉吟了半晌,才最后下定决心的。
很显然,孙权是在权衡利弊。在孙权犹豫不决的时候,别人的意见很重要。
人往往大都是这样:遇到难以取舍的时候,旁边的人向前推一把和向后拽一把往往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遗憾的是,江东众臣都被关羽骂糊涂了,以至于恨心失图,也不计后果了,就对关羽见死不救了。
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情感动物,都有可能做出情绪化的决定。
关羽被杀,是东吴君臣处于群体情绪化的结局。而东吴君臣的恶劣情绪,其实也是关羽自己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权特点守江山行,打江山眼光不如他兄长,这点孙策最了解。要是孙策尚在肯定在关羽与曹仁争夺襄阳时打过江去,争夺曹魏更远大地盘 ;既苏、豫一带,把曹操赶过黄河以北邺城去。那所言的守疆;孙权靠什么来守呢,就是靠人心。守江山难 ,难在服众 ,统制人心。孙权资质不如孙策 ,比较注重老臣间身边左右意见的拢合,他不但平时虚心听取周围和下面意见,还没他兄长的暴脾气,让群僚多指出他的不是及错误地方为要点。对待基层的百姓他视同一个人需要粮食一样重要 ,为减轻百姓负担,他拉着子女带头下田劳动,用房舍改建皇宫也不动用民间劳力,与把珠宝换了马匹等等,所以他政治上还行。但说起军事他两眼一抹黑,一窍不通。比如胆量力气确实有,曾击打猛虎致其重伤,也曾草船探敌营稍带“借箭”。但在合肥城下就忘却危险了,站在最前沿 ,被张辽“捉”了个正着…。因此他自知自己有短处,也虚心,逢事都爱听别人的,尤其每逢战事必问陆逊,陆逊同意他进攻他就去打,陆逊言暂不易去打,他就放弃了(孙权传)正好有了陆逊想着实表现一下,也就是背后偷袭关羽的想法;加上吕蒙等众人撮合,他也就同意了,他还是揽众议维持地盘的,鲁肃没了他就少了主心骨。我说过,东吴大多数众卿都是投降派 ,他们肯定目的不明确,这和曹丕手下人一样 ;只把仇恨记在鲁肃战策引起的两家仇恨上,只想报复“赤壁”之仇,忘记了坚决敌人是刘备 。可想而知,东吴人除了鲁肃少数人,大多数人是计较与计划“小天地”的,要有了图曹方的大目标就不是当初的他们了,“投曹派们”。所以等最后曹方与司马方缓过气来 ,分别吃掉了他们“哄哄者”。关羽落在东吴可想而知了,他好比“烫手山药”,想捉住又难处理。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战场宁可战死 或捉到时已奄奄一息,属自然死亡。因“三国志”一页写战死,一页又写被小将马忠所擒。不管如何,关羽是宁死不肯降的 ,难免被人鼓动让他背曹向刘的去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