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关羽,东吴,孙权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跟曹操火拼之时,却被孙权捡了个便宜,当时吕蒙称病,推荐陆逊做大都督。关羽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把兵力全都抽调到了荆州前线。没想到最后陆逊却白衣渡江,趁机偷袭了江陵。导致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走麦城,最后被孙权所杀害。
那么当时孙权杀关羽,为什么没人说情呢?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吗?
答案是孙权手下的人还真就是鼠目寸光,没有长远考虑。有眼光的人,比如周瑜、鲁肃,早已死了,其他的人眼里只有扩大东吴的地盘,至于关羽,必须死。《三国志·蜀记》记载: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关羽被孙权抓住以后,孙权曾经犹豫,想要让关羽降服自己,来对付刘备跟曹操。但是孙权手下的人没有一个人同意,还拿曹操当做例子,意思是就因为曹操当时没有杀关羽,导致被关羽水淹七军,逼得差点迁都。所以现在怎么能让关羽活着呢?于是孙权下令把关羽斩了。
关羽是刘备的好兄弟,孙权杀了关羽,刘备必定会来报仇。事实证明后来刘备也确实这样做的,刘备举全国之力伐吴,爆发夷陵之战。
那么为什么孙权明知如此还要杀关羽呢?
其实手下所说的话也只是参考,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孙权自己的决定。
当时的关羽陆军和水军都十分精通,统帅着大船巨舰,水淹七军直接让曹操三万大军放弃反抗。而后关羽同时把控着襄樊、江陵两大战略要地,直接成了东吴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孙权当时就想,关羽本就目中无人,加上他又精通水军,我若放他走,他日他定回来寻仇,等他稍作整顿,加上刘备的充分支援,会不会直接就把我也灭掉呢?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关羽斩掉,一了百了。
而且杀了关羽,不仅能夺取襄樊、江陵两地的控制权,还能把关羽的军队跟曹操的降军全部收编,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孙权即使明知道刘备肯定会攻打东吴,也一定也要杀掉关羽。而且当时孙权手下都目光短浅,根本就没有想让关羽活着出去。而且我认为,就算是有这么一个有眼光的人,孙权最后也还是选择让关羽死,毕竟对东吴而言,利大于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时期,关羽因为一时大意,被东吴偷袭失败被擒,以东吴与蜀汉的关系,他们之间至少也是个盟友关系,而荆州也只是让刘备借用而已,现在只是物归原主,理论上可以不杀关羽的,为何最终一定要将关羽置于死地呢?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辈?
其实这件事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毕竟关羽属于正面形象,所以大家就会对关羽有更多的好感,再加上东吴此次又是偷袭,于理不合,大众的舆论就偏向了关羽。
实际上东吴在斩关羽这件事上也相当的纠结,在关羽失败之前,水淹七军直接将自己的声望推到了顶点,再加上关羽并非无能之辈。
虽说东吴拿回荆州是正常的借贷关系,可问题是蜀汉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荆州还给对方,于是问题就开始变得严重了。
首先从东吴对关羽出兵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盟友关系就已经破裂了,除非东吴把荆州还给刘备,不然的话这个节是永远打不开了。
东吴为了这次荆州的事情不知道谋划了多久,现在终于把荆后重新夺回,怎么可能轻易拱手让人呢?
再说了荆州的战略位置对于蜀汉很重要,同样对于东吴更重要,这块肥肉只要吃到肚子里,谁也不会吐出来的。
所以之后双方还是要再打下去,也就是说从东吴偷袭关羽的那一刻,双方就已经属于敌对关系,除非蜀汉的负责人改变想法,但这对于刘备来说根本不可能。
可以说不论孙权是否斩杀关羽,之后双方都不可避免要进行一场大战,不管是为了蜀国的地盘,还是兄弟的情义,刘备只能一战。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放关羽回去,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难度吗?尤其是关羽的能力还这么高。
如果关羽能投降东吴,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但是以大家对关羽的了解,可以说关羽就是刘备的死忠粉,除了刘备任何人都指挥不动他。
除此之外,关羽的这个人的脾气很犟,这次的失败相当于偷袭,以关羽的脾气,只要东吴放了自己,回去之后果断就会带着大军跟东吴拼个你死我活。
还别说关羽绝对会这么干,这就属于明人不说暗话。可以说这句话关羽一定当着孙权的面提到过,并且不止一次,这才是孙权说什么也要杀关羽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了关羽的脾气谁也清楚,东吴的臣子们可以说都被关羽骂过,而且还是言语很难听的那种,以前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
现在关羽落到了自己等人的手中,再加上对方是打死也不可能投降,放回去必定又是一员劲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斩杀以震士气了。
虽说后来孙权又后悔了,直接将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表示这一切都是曹操在背面捣鬼,自己才会冲动之下斩杀关羽,但是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定局。
也就是说孙权在斩杀关羽的时候,很纠结,也很犹豫,但是在经过所有的分析之后,才发现关羽不斩不行,以东吴将士们的个性,如果留着关羽,等刘备带着大军前来的时候,要求放人,自己是放还是不放,这更是问题。
与其等将来左右为难,不如现在直接将关羽斩了,也会让东吴没有退路,以求将来跟刘备对战之时,可以拼尽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季汉与吴的战略上的矛盾,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0年,鲁肃经周瑜介绍,初次投奔孙权,献上了榻上策:第一步,割据江东,第二步,攻取荆州,竞长江所极,观天下衅,第三步,中原内忧毙,乘乱取之,成帝业,当时设想的对象是北方曹操,荆州刘表,江东孙权。207年,刘备三顾茅,诸葛亮出草庐对,第一步,全据荆州,第二步跨有荆益,第三步,待天下有变,一路出荆州,一路出益州,益州为正兵,荆州为奇兵。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至于鲁肃死后,孙权偷袭荆州,也是执行鲁肃的榻上策。结果就是吴蜀相争,曹魏得利。所谓三角形的两边大于第三边。所说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和联吴抗曹的矛盾。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