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关羽,东吴,孙权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有眼光的人很多,孙权自己就是
裴松之注中,有这样的记载: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
孙权是个雄主,19岁从大哥孙策那里接班的时候,政权不稳,自己也没资历,靠着张昭和周瑜的尽心辅佐,这才坐稳了吴主的位子。
关羽被潘璋手下马忠活捉之后,孙权就想要留他一条命。为什么?因为关羽一世猛将,孙权借助他的勇猛,来对抗刘备和曹操。但是为什么后来有杀了呢?
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注定了死路一条
当时左右大臣就曾劝阻孙权: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大臣们说,关羽就像是小狼崽,当初曹操就是因为厚待他,没有杀他,这才酿成了后来的大祸。因为关羽大闹襄樊,曹操差点为此迁都,避其锋芒。
因此,孙权才最终下了决心,一定要砍下关羽父子的脑袋,以绝后患。
关羽投降就能活命,为什么不投降?
魏国的大臣们得知关羽被杀后,都认为刘备不会出兵伐吴,只有刘晔明确反对这样的猜测,他认为:
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好到像父子一样,这已经超越了兄弟。所以关羽死后,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替关羽报仇。
同样的,关羽生前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厚待,宁可舍生取义,也绝不苟且偷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襄樊战役时,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迫使关羽南返,但又进退不得,军心涣散,最后从麦城逃走时,被孙权所遣部将潘璋擒获并就地斩杀。按照当时关羽对刘备的重要性,曹操特意派使者向前线的曹仁交代不要追击关羽,而孙权竟然冒险杀死他,我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战况难以预测,孙权不愿给前线将领带紧箍;二是按照曹操的先例,关羽不会真心投降;三是杀死关羽可以给前线将领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名声。
一、擒获关羽难以提前预料,孙权不愿随意下令干扰前线
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后,为了全权确保拿下荆州,彻底围困关羽,采取了多方面的综合手段,攻占江陵城后,吕蒙善待关羽将士家属,对使者坦诚相待,让关羽部队军心溃散;随后孙权亲自来到江陵,“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让关羽彻底失去立足之地。随后一方面派兵向西攻取秭归、西陵,封死关羽沿江回蜀的希望;一方面向北攻打当阳,迫使关羽向西逃窜,又在麦城设伏,最终擒获关羽。
而在这个过程中,前线战机瞬息万变,孙权一方面无法预料是否能够确保抓到关羽,一方面又不愿下达“活捉关羽”的命令,这样会极大束缚前线将士手脚,最终可能功败垂成。从孙权用人的习惯来看,对于前线作战期间的兵权,是充分授权的,所以不下令保活关羽,是孙权统御部下的风格所致。而且当时关羽被擒的临沮距离将领有三百里,来回请示太过耗时。
二、关羽与刘备如同兄弟,不可能投降他主
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谊,不仅是后来人的感受,而是当时的人都认可的。尤其是关羽面对曹丞相“礼之甚厚”时,依然要挂印封金,与刘备生死相随,最终成为千古美谈和信义化身。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州诸郡,其他部将无人能及。而后乘势发动襄樊战役,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一方大将。然而,在孙权偷袭后,形势急转直下,关羽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随后还当阳,走麦城。随后在孙权诱降下,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头立旗帜作人,乘机偷跑。这些在前线部将的预料之中,早已在关羽西逃的路上埋下伏兵,最终潘璋司马马忠俘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随后将他们斩杀。
三、杀死关羽对武将诱惑极大,可获得巨大军功和声望
关羽当时是天下名将,是汉朝所封寿亭侯,是汉中王刘备所封的前将军,又刚刚取得了襄樊之战的大声,曹氏集团中击败关羽的徐晃被曹操出迎七里,置酒会为他庆功,称他有周亚夫之风,享受到巨大的荣耀。
而孙权事后封偷袭荆州的吕蒙为南郡太守、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封陆逊为抚边将军、华亭侯,封截击关羽的潘璋为振威将军、溧阳侯,朱然为昭武将军、西安乡侯,一举实现封侯拜将的目标,实现名利双收。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权杀关羽,相当于公然斩断了孙刘联盟的大旗。关羽是何等人物!蜀国第一猛将 而且是刘备的二弟。一旦关羽被杀可以想象刘备定然不会放过。那么孙权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其实在关羽被抓后,孙权也犹豫过。
《三国志》中有记载: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意思就是孙权曾想过将关羽收为己用,但群臣皆反对,想到曹操的前车之鉴,于是下令杀之。
孙权其实杀关羽看似有些冲动 但其实有它的必然性。
从形式上看
关羽当时坐守荆州十余年是蜀国最擅长水军的将领,他有是蜀国第一猛将,一旦攻下樊城和襄阳必将成为东吴的噩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