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遇到一个能力很差,理解力很差,工作频频出错,但又态度很好的下属,怎么办?
工作,态度,下属遇到一个能力很差,理解力很差,工作频频出错,但又态度很好的下属,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生意久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员工。其实,时间是最好的解药。
这样时间久了,他会被团队边缘化。因为大家都不再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也,也不愿意跟他做太多的沟通。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如果他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他就会很多时候非常忙碌,减少跟大家的接触,虽然他也不知道他整天忙啥。
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要么接受,要么就辞退。
公司最终还是个讲究效益化的地方。大家都是转绕着利益这个共同目标结合在一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部门内有掉队的下属怎么办?
职场遵循能力从林法则,优胜劣怠;企业竞争遵循效率法则,高效者生存。
培养下属要在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他优秀员工的不公平。
有点段位的部门主管都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天天琢磨怎么对待某个具体员工的某种具体表现,核心工作谁来干呀?
公司如果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和绩效规则,按规则走;如果没有,当主管的,第一步都得先建立部门内奖惩机制。
公司不是家,也不是师徒作坊,没有那么多“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否则本该承担最重要工作的部门主管天天都在搞人搞个性化管理
了,工作还如何运行?工作工作,本就该在职场自身高效的职业规则下运行,好的规则本身就能解决各种个性化问题。
1任何下属的处理,都该按其工作结果,依公司或部门内考核制度进行。
一个员工第一次拖了团队工作进度,这应该是一个工作事故,依规处理就完了,该批评就批评,该警告就警告,该减绩效就减绩效;拖后团队工作进度的事是绝不允许多次出现的,否则,要么就是公司节奏太“人性化”了,如果换个正常点的企业,该走的就不是那个员工,而是你了。
如果某员工多次拖后团队进度的工作事故,做主管的还在问怎么办,这很奇怪的。有规依规,无规立规,所谓完善制度就是尽可能减少个性化问题的个性化处理,难道不是这样吗?
至于他拖进度的原因,是他第一次出问题,就该他自个拼命搞清的事,这是基本职业素养。至于是因为能力差还是他理解力差,这是他做为一个职场人要立刻改善的事。
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该为自己的结果买单。如果部门负责人本着帮助的善意,愿意为某个下属承担责任,这让人钦佩,但对绩效亮灯的员工一再支持和帮助,是对优秀员的的另一种不公平,因为这已经不是个人的事了,他影响了团队绩效,全员都得买单,都被窝囊。
一个高阶的管理者不会圣母心泛滥,更不会让“责任”跑来跑去,全跑到自个头上。他的关注点永远是让团队为公司目标服务,争取创造更多价值。
2优秀的部门主管大多只有30%的时间做管理,70%都要亲自下一线抗大头拿结果
有人会问:部门主管难道不该帮助和鼓励下属,让他们尽快成长吗?他如果理解力差,咱就多叮嘱两句,他如果能力有限,咱就适当搭把手...
同学呀,你醒醒吧,民营私企公司多难活呀,每分钱都不是白给的。
小小的部门主管本身就是在一线份量最重干活最多的兵,给下属分配完各自承担的工作后,剩下的全是自已的。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厂,一线主管只有30%的时间和精力做管理,比如部门目标分解、部门内任务安排、部门内工作计划,70%的时间和精力都得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你以为把工作全分给下属,自个做做辅导、敲敲边鼓、差缺补漏,就当好部门主管了?同学,你想多了。
你当头的都不抗大头,想让团队进度超计划完成,想让员工个个都服气,这是电视剧里的。当然,某些国企或较多zf部门可能存在,如果你在这种组织内当个小头,哈,你真有福气。
在许多有竞争力的公司内部,甚至连总监级员工都承担着繁重而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自个亲自花时间花精力去干的。没两刷子真功夫,个人拿不到成果,招摇两月就得滚蛋。
有没有纯粹的管理岗?就是那种只安排只辅导只培训的那种?有,你得是个人物,还是段位极高份量极重的人物,但不大可能是小部门的主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能与你一起交流!
在职场中,每位员工个性不一,努力程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工作态度只有两种: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工作态度表现出来的不只是笑脸相迎,也不是上级说啥就是啥,更多的看是否积极向上、用心做事、主动作为。问题中的该下属能主动加班,接受批评时态度端正,应属积极主动型的,只是工作能力差些。但在职场,态度往往决定人的职业命运,有个好的工作态度就是职业良好的开端。分析其能力差的原因,是否刚入岗位,业务不熟引起的?或是天资差,能力难提高?一个团队,有个短板确实头疼。但究其前者原因,应该给予他一个机会,一个适应岗位、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究其后者原因,调整团队分工,分配其适合的岗位。给他一个机会,必竟他也在努力。此期间,团队间多沟通共成长。如果确实难以胜任团队的任一岗位,那只能劣汰优胜,遵循市场规律,他也可重新定位职业方向。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常见,很正常,可培养,好苗子
上一篇:婴儿手推车哪个品牌好,比如好孩子,爱贝丽,pouch?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