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二了,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资格证,教师,笔试大二了,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内容源:敏试教师资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是本科的学生,现在还不能考,你可以提前准备。等到了大三再报名考试
如果你是专科的学生,那么现在就可以参加考试。要做好准备。
不同教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有不同的学历要求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
3.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考试的科目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
笔试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3、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
学习准备
关于笔试
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不难,在考试前认真看书,该记得记,该背的背。一般问题不大。教师资格证笔试考的东西比较基础。把两本书看一遍,考试的时候再加上自己的话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对自己没有信息,那可以下载几个关于考教资的软件,非常有用。平常多练练选择题。不需要太紧张,我周围同学很多都是裸考都过了。
关于面试
1.着装干净得体
2.面试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自己多练习几篇试讲稿
3.面试的时候做好时间管理,面试时间短,面试官没太多时间去听。挑重点的知识去讲。
4.面试的过程要流利,不要结结巴巴。讲话要自信。
最后报名
每年都有两次教师资格证的的机会,你可以多多关注中国教育考试网站
,查看公告。去报名。笔试和面试也都是是在中国教育考试的网站报名。
笔试全部通过后,根据公告时间报名面试。面试通过后,有两年的时间可以认证。认证的机会也是每年两次,认证的时候在根据此网站的公告到相应的教育局提供相关证件材料,获得教师资格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年都会有两次教师资格证的报名和考试时间。你多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官网,它会告诉你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
1.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等待审核。
2.审核通过后,开始买书,学习,等待考试。
要注意
1.报名填写资料要规范,否则通不过。
2.考试地点认真填,填离自己近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师资格证非师范本科大四,专科大三开始报考,师范本科大三专科大二开始报考。
以浙江为例:以下人员可在我省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1.户籍在浙江省内的社会人员;
2.在浙江省办理有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的社会人员;
3.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我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毕业班学生(师范生可提前到毕业前第三学期)以及在我省就读的全日制研究生;
4.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持有居住地在浙江省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人员)。
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人员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学历等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011年及以前入学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也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议其他条件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谨慎报考。
备考建议:
1、阶段划分
复习时间或长或短,总有一定时间段的。为此须须将其划分成不同阶段,反复进行几轮复习,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安排复习任务,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确保备考科目齐头并进。
2、有所侧重
浙江教师资格笔试有2个科目(中学是3个),并且要求笔试所有科目合格后才能报考面试。对于考生来讲,的是一次性通过所有科目,这样是最省时省力的,这就要求不能有“瘸腿”科目,因此如果感觉哪一科较弱就需要侧重复习。各科都不错的考生也要有所侧重,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带来最大好处的地方。
3、结合个人实际
每个人须须在制订计划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总体复习量有多大?需要多少时间来复习?哪个科目或哪个模块是薄弱环节?我目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是多少?做题什么时候做、做多少才够?等等。
4、计划相互配套
整体复习规划精确到月份就可以了,不要过于细致。进一步的安排由阶段复习计划和单科复习计划来完成,它们应该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最后制订相应的日计划。制订日复习计划不能将时间分割得太零碎,起码应该以两个小时为单元来分配复习时间。也可跟着讲师走,告别盲目备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