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疫情过后学生考试成绩越来越糟糕?
孩子,学生,老师为什么疫情过后学生考试成绩越来越糟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通过分析以上三个类型的孩子,我感觉线上教学之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加以强化。
另外在这次的检测当中,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就是之前中等靠下了一部分孩子,在两个月的网课当中,他们的家长监管特别的到位。每天认真的听课,认真地完成线上作业。在复课后的检测当中,他们成绩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结以上所陈述的一些具体情况,我感觉题主所说的疫情过后,学生的成绩越来越糟糕,这个面过于的宽泛了。成绩越来越糟糕的是那一小部分的人。而多数的孩子,他们在网课当中严格的自律,在家长的陪伴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次疫情,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个锻炼。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线上学习,如一块试金石,试出了每一个孩子,自身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初中一线的数学教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深有体会。我校在开学一星期后进行了线上教学质量检测,下面,我根据考试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部分,分析疫情过后他们的学习情况。
一、先头部队。先头部队中有一半学生能在上网课时依旧维持线下教学时的水准,这些并不是从分数、排名得到的,分数要根据试卷难度来看,线上教学质量检测的试卷难度较低;也不是的根据排名来看,因为学校整体都在下降,先头部队依旧能在“比惨”环节中获胜。这是根据他们平时上课的状况来判断,其实就是作为老师的一种感觉。有大概一半学生依旧有很强的斗志,但另一半学生学习状态有所下滑,到目前,经过三个多星期的调整,才慢慢有所好转。
二、中间力量。这一部分损失最为惨重,几乎断绝,班级形成巨大的断层,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原本这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就较差,线下教学时,有前面部分学生的带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努力跟上,不掉队。但在线上教学中,自己一个人在家盯着电脑,虽然家长说并没有挂课、逃课的现象,但通常都在神游天际,开学后成绩一落千丈。
三、后进部队。这一部分同学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成绩,而是纪律,在学习养成的纪律性,经过三个月的消磨已经消失殆尽。学校行政领导目前重视的就是重塑纪律性,老师教学时需要停下维持纪律的情况较之以前也在增多。数学成绩以前还稍微会做一点计算题,现在几乎都只能瞎猜一下选择题。
总之,题主描绘的状况确有发生,老师上课也很困难,对于很多孩子是复习课的内容,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是新课,如何维持中间的平衡,让中间生和后进生跟上,同时让网课好好学了的孩子不感到无聊,是目前每个教研组都在讨论的事情。目前学校、老师、家长各方都在努力,希望能把孩子拉回以前的状态。
我是杯杯墨老师,是一名初中的一线数学教师,每天都会分享一道数学问题的讲解,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期间在家呆久了,就天天玩电玩,看动画,家长不同意就偷偷来。见缝插针、有机会就看,还整天喊无聊,是孩子们,尤其是小学、初中生的普遍现象。加上前段时间老师也没上网课,没布置作业。玩心正重的孩子碰上没事可做,没处可去的机会哪肯放过?家长匡得太死又适得其反。疫情过后成绩普遍下降,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课教学持续两个多月后,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各地陆续复课开学。开学后各地各学校的头等大事,除了防疫和提防无症状感染者,就是进行学情检测、摸底考试。
家长们要明白的是:线上教学,老师已经做得够好的了。至于学习质量问题,从线上课程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任何方式能够保证,是的,包括什么天天打卡,开视频,录音,拍照,双师制课堂等等所有方式在内。
不要逃避现实了,这次的网课就是一个“诚实豆沙包”,把孩子们的学习常态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家长的面前。
复课后摸底考结果出来后,果然不出所料!从学生个体看——
基础好、自觉性强的学生,成绩和上学期差别不大;
基础好、自觉性差的学生,成绩大幅下滑;
基础较好、自觉性超强的学生,成绩有所提升;
基础较好、自觉性差的学生,成绩下降不少;
基础一般、自觉性一般的学生,成绩下降较大;
基础一般、自觉性差的学生,成绩惨不忍睹。
究其原因,很简单,在以网课作为主要学习途径的状态下,成绩最终取决于学生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还有自觉性。其中,非智力因素的自觉性占有相当的权重。
屏幕前的我们教师,不止一次想象屏幕后你们每个人的样子,我们多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足够努力,将来不会有我们的迷茫和追悔。
我们用点名、提问、连麦的方式,试图确定每一个人的存在。但同时,我们想:认真自律的人,这些方法,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而无时无刻不在偷懒的人,这些方法同样毫无意义。
自律优秀者,态度已成为习惯,监督不监督,都没必要,小小年纪,已然是同龄人中的人上人。
自控性差,也许全程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不过点名时恰好在玩电脑游戏休息的空档,不小心向播放网课的屏幕瞟了一眼,答了到,而后继续联盟吃鸡,那这种意义上的“在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头条号里怎样上传头条小视频?为什么找不到“发布”两个字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