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知道的上课提问的新套路有哪些?
学生,问题,教师你知道的上课提问的新套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
好的问题一经提问,可以激发学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老师,要把关键放在提好问题、有效问题,而非无效问题。
问题的提出最好是由易入难,由表及里,抓住主要问题。好的问题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要全班同学的2/3的学生思考后才能回答上来。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应答的积极性。好的问题还可以设置连环问。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剥离表象,激发悬念,发现题目考查的真正核心知识点。这样可以提纲挈领,使整个教学活动紧凑严谨,活泼紧张。
2、提问的方式。基础性的知识点我一般采用连排提问或是抽区域提问。比如说先提问一个学生,然后左右前后继续拐弯提问,这样可以让提问变得非常有意思。随机的题目我一般点学号或者使用点名软件,就像大转盘抽奖一样,冷不丁叫起学生,没有规律可循,而且挺刺激,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到,提升学生期待,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不至于有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如果遇到有深度有难度的题目,我一般会问完问题后允许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再做回答,可以自己站起来回答,也可以不同区域点一个学生来回答。总之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是可以给提问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3、提问可以设置奖励
比较优秀的、全面的、有创意的、能引出新的思考的回答,老师可以给予积分;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视回答情况给予积分;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也可以给予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减作业或在老师处换取课外书或资料。
提问是每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都会用到的方式,不仅起到督促作用、检查作用、提醒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搭建知识和思维阶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是新套路,那么就说几个我接触过的比较有意思的套路吧。
1.随机选取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有设备条件的话,可以在屏幕上滚动学生的名字或者照片,随机停下,停到谁就由谁回答问题。这就像大转盘抽奖一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因为完全随机,没有老师主观上的偏好,每个人都有被抽中的机会,学生也更容易认真准备。
2.在课程中后段学生容易注意力涣散时在问题中设置小彩蛋。比如,XX理论的奠基人是谁,几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老师自己的名字。
3.设置奖励。这是各种宣讲会常用的套路,为了正向鼓励大家发言,活跃气氛,很多宣讲会主办方会准备一些礼品。而课堂上,这些奖励不一定要很贵重,即便是热门的贴纸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低年级学生效果好些)。有的时候奖励不一定是实物,比如优秀回答可以积分,平时作业课前演讲考试等等也能获得积分,积分则可以用来抵消一部分假期作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课堂提问技巧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有
(一) “连问”
因为要解决一个个学生用旧知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推进课堂的问题驱动模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学生产生问题的来源,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预设了问题产生的情境,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一个问题又连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又进阶到另一个问题,并对他们产生了一一解决的欲望。以“连问”方式贯穿课堂,在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呈梯度进行的过程,更是思维呈梯度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 “启问”
“启问”的提问方式主要用于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这也是课堂中常用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就更加举足轻重了。在学生对新知识尚不完全明确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设计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探究不全面、不够彻底的情况,所以这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整个学生汇报自己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用“启问”的方式把学生容易遗漏、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展开,巧妙地启开了学生的思维维度。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生参与了思考,一改以往有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只是一个观望者的情况。
(三) “串问”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常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发现本质。如果教师为该问题设计相关的问题串,扩散学生的思维广度,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也就顺其自然地激活课堂。
此时进行的“串问”主要是教师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拓广思考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发散。既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又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扩大了思维的广度。
(四) “追问”
在课堂中,学生常常由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生成各种“错”,或者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预设到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发生错误的环节,而故意设“错”。布鲁纳曾说“课堂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教师要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让学生自己发现疏漏、谬误,并自识其漏,自纠其错,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挖深思维的深度。
在课堂中随机生成的“精彩”,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让这种“错误”延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失败”的过程,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这样形成的知识会比教师直接告诉他答案来得更加深刻。
上一篇:现在的中小学教材有多个版本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