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来自于哪里?你是如何抑制攀比的心理?
自己的,心理,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来自于哪里?你是如何抑制攀比的心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胜负欲太重,又不服输,又不服气,攀比心就会越来越重,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
但有时由于受一定时期社会消费水平日渐增高、“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
非常容易造成追逐消费热点、负债超前消费乃至抢购等怪现象。
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攀比心离不开虚荣心,虚荣心离不开攀比心,所以抑制攀比心的同时要抑制虚荣心。
解决人类的虚荣心问题,其根本并不在如何去取缔它,而在于如何去改善它,诱导它走向对人有用的方向。
因为破坏虚荣,也等于破坏了整个人类呢!即使人类被破坏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时,他也还会为自己能够独自存活而沾沾自喜呢。
虚荣心和攀比心同属于心理障碍性行为,正性攀比属于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负性攀比属于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
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个体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因该是因为人內心自悲缺少什么引起的一种攀比吧!攀比想引起人关注、攀比一种存在感。其实人的特质是攀比不来。我觉內心富有的人是不需攀比,因为物质是沒法替代精神。隨緣拥有吧!靜守本心 。世上攀比的何為贵,我觉的是呼吸与時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就是两种形式的存在,合作与竞争。攀比之心就来自于竞争,竞争关系无处不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攀比心来自于生本能。不需要抑制,只需要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攀比心理源自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虚荣心,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美好的,优秀的,比别人强的。
很多事情都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攀比心理也不例外。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或许可以激励自己努力向优秀的人看齐,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但是如果攀比心理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形成恶意竞争或是为了看起来比别人好,而过度的扭曲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那么就会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过度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进而失去自我。
比如在我们常见的工作场合,我记得在我上家公司的财务部,部门里面都是女孩子。我很少跟她们谈工作之外的事情,因为她们部门典型的特征就是热爱攀比,导致她们部门的团队氛围非常不健康。其中有个女孩子家庭条件很好,经常背不同的名牌包去公司,其他同事看见了先是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假装夸一下包好看,然后有些买得起类似名牌包的,就会背一个更贵的过来,买不起的同事呢,甚至会透支信用卡也去买一个。
年龄最小的姑娘还没有结婚,就在其他同事的引领下过度消费了很多奢侈品,后来甚至还不起贷款,被催债电话打到公司。我后来专门找她聊了一下,她说自己也是迫不得已的,其他同事都用的名牌,她如果没有就会被其他同事排挤。我告诉她首先在公司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专业竞争力,过多的在乎外在物质而忽视最重要的东西只会让自己被社会淘汰。另外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中遇到志趣相投的很好,但如果有差异也很正常,只需要在工作上做好做出色,有可能的情况下多为团队做贡献,这样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也会增加其他同事对你的专业认可。
所以我认为有攀比心理很正常,但一定要认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方向,不要被别人牵着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活得让自己满意让自己快乐,而不是努力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好。
冷暖自知,望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攀比心理源自内心深处强烈的自卑感。
上一篇:在大型小区门口有两间128平的门面,做什么餐饮最好,万分感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