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对各类招聘中985、211条件限制怎么看?
学生,都是,能力你对各类招聘中985、211条件限制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刚开始我也觉得不是很理解,因为985/211也会出败类,学历低的人也能出伟人。
后来在招聘经历中,我明白了一点,人力资源成本问题。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有多难,经过多长时间的相处共事,才能真正判断他是否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真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过程中,如果你雇佣了一个月薪1万的人,他在入职一个月后,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份内的事情,没能为公司创造效益,除了为他付出的人力成本外,公司还需要另外寻找其他能替代他职能的人,这一复招过程又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呢?
虽然985/211院校招到的人不一定完全是优秀的人选,但对于招聘企业来说,以985/211院校为基础招聘底线,可以很大概率招聘到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配合人才胜任模型等科学管理手段,最小化人才招聘的投资风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企业为了选拔到优秀的人才设置的一个门槛,这样做对企业有以下几个好处。
1、节省企业人才选拔方面的成本,985,211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潜力,企业面对站在同样起跑线上的选手,更愿意给学习能力强,潜力大的人机会,这样企业投入小,回报大。
2、985与211是一种圈子,一种人脉资源,大家来自于同一所学校,更加有亲近感,这样会形成一种资源、人脉的聚集效应,更利于企业开展工作,壮大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如果是985,211你肯定觉得限制有道理。你如果不是肯定觉得没道理。这是屁股的问题。但是既然招聘中很常见,还是有些道理的,降低筛选成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不少单位对于非985、211高校毕业生招聘时有歧视,这种状况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科学选拔青年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剥夺了绝大多数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在招聘活动中,有的单位在招聘条款中设置“院校门槛”,有的甚至明文规定只要211高校毕业生。
这种“院校门槛”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尤为明显。一些好点的单位,连报名、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指望与名校毕业生公平竞争了。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解决问题:(1)落实反就业歧视法,维护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权利;(2)各地、各高校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力度,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3)加强宣传、引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真的没什么办法,招聘设置这个限制好像也不违法违规,不说别的,近两年,深圳市招聘新教师,一些名校招聘新教师直奔清华北大而去,普通的985高校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张深圳南山某名校招聘新教师名单,20位新教师中只有一位是北师大的硕士生,其余的是清一色的清华北大毕业生,而且都是本硕连读,厉害吧?一流师范大学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都竞争不过一流综合大学,这就是大学牌子的作用!
这倒没什么好抱怨的,虽然我们都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但现实是残酷的。根据大学的牌子的选择人才,虽然不完全科学,但在短时间内,这又是企业和单位选拔人才最快捷的方式。一群大学生前来面试,先通过大学的牌子淘汰部分面试者,这是很常见的。我听说一些知名企业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一些非985高校的毕业生投递来的求职简历,会被无情的扔向垃圾桶,是不是很残酷?
当然被这些企业扔掉的求职信,里面一定有很多人才,里面有不少人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对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也没有必要自卑,也不必自怨自艾,是金子一定会闪光的,在适合的时间,在适合的地点,有梦想,敢拼搏的人,一定会有足够多的机会的。
另一方面,正在读书的学子,努力吧!我们必须承认,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是有差距的,至少我们必须承认,985高校的学子在高中阶段,要么更努力,要么学习能力更强,这也是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什么要挑选985学生的一个原因,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大学读完都有一本毕业证,但毕业证在求职路上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当然可能会有人说,北大毕业生就是不也去当屠夫吗?不过我们要记得,北大屠夫陆步轩不是一般的屠夫,是能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屠夫。不过陆步轩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的大学,坚持不放弃,努力才是硬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想念一个人为什么心很痛很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