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子》第三章怎么读?
老子,圣人,的人《老子》第三章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章阐明君王必须首先做到无私无欲,虚静无为,才能循守大道而使天下达于大治。具体而言,就是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
君王若不喜爱聚敛财富与炫耀权势,那就使得臣民不会各私其利而彼此争夺;君王若不贪爱与追求那些难得稀见的珍宝,那就使得臣民不会偷盗窃取;君王若不显示与炫耀那些可以引发人们贪欲的财物,那就使得臣民淡然虚静,而不会惑乱其心志。所以明道之君治理天下国家的时候,总是虚静自己的心志,充实自己的体腹,卑弱自己的志意,强健自己的筋骨。总是使得广大民众安处于纯真质朴之中而不用智慧,不生欲望;使得那些智能之士既无贪求必得之心,又无恣肆妄行之事。如此而行,天下就会达于大治,社会就会和谐安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03章 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尚:推崇。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导读】
在春秋时代的大动乱、大变革中老子深刻地认识到,盲目尚贤的危害,他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
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认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老子还说,不要使民众产生志向,但是要使民众的体格强健起来,有了强健的身体,就不会有痛苦产生;不崇尚贤者,就不会产生志向,志向是人心滋生贪欲的前因,如果内心存有志向,人们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择手段,这是恶行发生的一个前提。不以难得的货物为尊贵,那么民众就不会为了得到这些难以得到的东西而产生偷盗之心。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圣人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而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治不无則 已而為弗
敢不智夫 使也
欲无知无 民使恒骨
其强志 其弱腹 其实心 其虚也
治之聖人
以是乱不 民使欲
可见不盗 为不民
使货之得 难
贵不争不 民使贤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译文:
不推崇贤人,使百姓不争权夺利,就如不抬高稀有物品价格,使百姓不起心为盗;不呈现可引起贪欲之物,免得百姓心痒生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会让百姓心无贪欲,腹无饥渴,淡薄名利,筋骨强健,常使百姓安心生活,没有贪念,使那些“聪明”人不敢妄动。致力于消灭野心,没有不天下大治的。
1.以上历史资料显示,老子第三章的理解是老子生活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纷乱民不聊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使得小国难以自保,而且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招贤纳才,许多学派和学者为国家着想同意此主张,滋生出了一些野心家从中谋利益,争夺权位和抢夺钱财,不顾民众的生活,使得民众生活出现紧张气氛,民众须防盗防招纳贤才,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挠乱了民众日常生活,引用:(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批评了由\"尚贤,引起的利益追求的欲望,败坏了风气,使民众生活没有安全感。
2.老子认为民众不贫念,吃和用足够即可,顺从自然发展的趋势,尊循自我管理的人生目标,守护自己的信念,身体健康尊循自然,不要去你争我夺,有贪念之心,要顺从自然发展规律,告诫人们要如白纸一样的纯净之心,引用:(从社会角度做到无为而治,人人回归纯洁,做一个无欲无知的自然本性,以自然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
。这是老子\"无为\"思想学说,以老子的生活时代,老子有着进步思想和合理的哲学理论,老子的\"天合一\"这一道理虽然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符合了,老子的思想理念,遵循自然界生存法则,不是主观意识强加的而是按照客观律自然办事,人们要有品德去尊循自然发展规律。(图片Cr浏览器)
上一篇:在苏州有房,户口在老家,小孩有户口没出生证能在苏州上小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