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子》第三章怎么读?
老子,圣人,的人《老子》第三章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确认“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圣人的自我修为,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完全在主导者身上!
1、大家看回前面提到的本章结构,再仔细揣摩老子的行文逻辑,可以确认“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中的“其”是指圣人自己。如果,这样还觉得理由不充足的话,可以联系第五十七章来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可以看出,老子的行文逻辑和习惯前后是一致的,圣人的做法是“原因”,民众只是“结果”的呈现而已,怎么“无为”,跟民众一点关系都没有。因而,也可以确认老子的思想不愚民!反而是“愚王”或“愚己”。
2、这一段其实有一个很震撼的观点:“无为”的作为,症结点始终落在圣人身上,跟民众一点关系也没有!老子对侯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即要对治下的问题负完全的责任,丝毫不能对民众有任何要求。这才是究竟的学问和智慧的方法。
四,探究“无知无欲”的真实状态,破除相关的误解。
1、老子思想里,是有知有欲的。
先说“知”,是高超的知。老子说“不行而知”,“知者不博”,甚至是“知不知”的,极其高超、智慧。然而,却是“损之又损”而来的。
再说“欲”,是升华的欲。老子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里表达的就是升华了的欲望!大着呢!只不过它是通过认同集体的意义、服务于集体的利益来实现的!
2、老子思想里的“无知无欲”,是说不要错误的“知”,也不要自私的“欲”。对统治者来说,是修为上的要求;但是,对民众来说,只是结果的呈现而已。
①自私的“欲”,是贤者的名利权、难得之货、与“实其腹”相反的五色、五音、五味等等。追求之,会导致妄作胡为。
②错误的“知”,是以为“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敢为”这些作为有好处或者没问题,不懂“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道理。
③历来,人们对老子的“无知无欲”是有误解的,甚至把它作为愚民的证据。其实,只要我们找出老子论述里的“有知有欲”,也把老子要摒弃的“知、欲”列出来。原来得道之人的心里,是那样的清净、慈爱。因此,我们除心中释然之外,还不得不赞叹老子高超的智慧和境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五,联系实际来加深本章的学习,助益自己的成长。
1、“尚贤”在现代是有失败教训的。比如,重点班重点学校的设置及政策倾斜,就有很多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是禁止的。我们知道老子不“不尚贤”,作为个人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冷静以对,不会因为相关焦虑而陷入不必要的竞争。
2、“我”是“我的问题”的症结,只有从对治自己的“知欲”入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亲子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自己“无知无知”。有人会问,难道孩子没有问题吗?我的回答是,在家长解决其“知欲”之前,孩子没问题。
3、现在有一种时尚,就是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我想,如果在老子的“无为”理论里吸取思想精华,会让生活真的更简单和更美好。
最后,让在这一章学到的“无为”理念,指导我们的成长,也让我们达至“无不为”的良好结果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说,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这句话读起来挺让人费解:为什么老子要教人弱其志?让我们走进《道德经》第三章,看看其中隐藏着什么大成功者的秘密和规律吧。
规律一:人的欲望容易被外境激发,炼神内照,才能心清神明。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说,无论哪里都喜欢通过表彰树立榜样——这么做的初衷,原本是为了树立一个模范,让大家见贤思齐。
但老子从道的角度,看到了其中潜伏的危机:在树立榜样的同时,也会激发人心中的不平衡;一旦竞争失控,必然导致心理失衡。
如果外在环境一直尚贤,那人心被勾着勾着,很多人就会失去自己。所以,心中一定要有信仰——有信仰才能把欲望之心收回来!
在没有宗教之前,中国自古以来的信仰就是:信仰祖先、信仰天地!只要与祖先连根、与天地连根,这就是天人合一,人就有力量、有定力与自身的欲望抗衡,而回归恬淡安宁。
人容易被五色、五味、五音所迷,认为豪宅名车、山珍海味的生活才是幸福!但实际上即使家财万贯,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七尺。若看不透这一点,一味沉浸在名利享受的攀比追逐中,就会把自己的心搞乱。
只有炼神内照,在没有分别心、没有争名夺利的念头时,灵魂才不会那么焦躁,困扰身心的枷锁就会自动消失,心也将慢慢回归。
贪,就是什么都想得到,又什么都放不下。贪心是悟道行道的大敌。贪念一升,心就乱,所以必须放下。很多人一生都在欲望的路上摇摇摆摆,任由欲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根本不知道生命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生命最需要的仅仅是一份觉悟!除了觉悟之外,还有一份幸福、一份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人生就圆满了!
所以学用《道德经》之初,就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根本方法!
规律二:人生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本来就没有问题。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说,《道德经》是一本打造圣人、打造大成功者的书。所有的修道都是为了虚其心,即消除杂念,把心中的垃圾清理掉——念头、欲望、贪婪、仇恨、愚昧,这些都是垃圾。清掉垃圾,让心恢复清净的状态,这就叫“虚其心”。
修行的目的、手段、过程都在于此。
“实其腹”有两种含义,一是满足自己温饱;二是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在肚脐往下一寸的地方。
“实其腹”就是打坐时观想下丹田神阙穴,慢慢会出现光团时,就是精气神聚集于此之时。修到一定程度,生命能量就会沿着前任后督二脉运行,光能滚滚、循环往复。
但想修光明一片,就必须先做到“虚其心,实其腹”这六个字,体内光能才听您的话。反之,若心中充满垃圾杂念,阳光必被乌云覆盖……
“强其骨”也很重要,人修炼到一定程度,都要经历病情严重或特别痛苦的考验,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上一篇:在苏州有房,户口在老家,小孩有户口没出生证能在苏州上小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