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农村的孩子大都不吃苦,没有拼搏精神,该怎么教育?
孩子,农村,父母现在农村的孩子大都不吃苦,没有拼搏精神,该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要么让他体会学习的乐趣,自觉吃得了读书的苦。要么让他真实得体会不到生活劳作的苦,让他及时醒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典型的“穷孩子富养”的补偿心理,觉得在物质上亏欠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怕孩子自卑被别的孩子比下去,就不顾家庭实际状况无条件的满足孩子,觉得孩子要富养,要长见识,要不能比别的孩子差,美其名曰是不让孩子自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却是父母的攀比心理在作怪,怕没面子,如此培养出了一个个不知道感恩无法体谅父母苦楚的“白眼狼”。
而真正有钱有教养人家的孩子却在注重孩子的“穷养”,注重节俭勤劳艰苦朴素的美德的培养,虽然有钱但不能铺张浪费,虽然家里条件好但不能懒惰成性、好吃懒做,甚至会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去历练。因为,真正有教养的父母明白,孩子始终要学会独立,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培养出来孩子独自面对世界的生存能力比给孩子遮风挡雨包办代替来得更加珍贵,其实这才是“富养”,是精神上的“富养”。
而现在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属于精神上的“穷养”,虽然物质上攀比不缺,但是精神贫瘠,结果只能造就出自私自利,安于现状的巨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教育就教育,不能教育就等着外换当作羔羊给宰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是一种特别讲究方式方法的系统工程,要让一个农村的孩子养成吃苦耐劳,奋斗拼搏的精神,单纯从教育而言还得从小抓起,首在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寓教于学,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励志很重要,同时多参与农事劳动,独立让其完成一项事情,懂得一粒一米来之不易,慢慢孩子受家庭 学校 社会的潜默移化就会有向上向善的拼搏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比一前强多了,也没有那么苦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刻意去吃苦,只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在家孝敬长辈,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意助人,刻苦学习,爱国,爱校,爱家,这也是一种拼搏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赣南虔果脐橙,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有拼搏精神,自己首先要去拼搏。
自己身体力行,孩子耳濡目染,拼搏的种子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如果自己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了安逸,玩手机葛优躺,好逸恶劳却要求孩子拼搏,对孩子不公平,孩子也不会听你的。
所以,我觉得希望孩子什么样,自己就要先成为那个样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该是优良传承[捂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孩子都是如此,自己就是作为老师,看到这个现象,也是无奈,但是也在全力以赴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学生,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在孩子都是家里面的宝贝,而且现在也没有以前那样的环境,大部分人都达到小康水平,现在的孩子怎么可能受到很多的苦呢?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珍惜。
还有现在家里面的大人都需要去工作,孩子在家没有人看,变相的成为留守儿童,想想,大人早上7点左右就是上班,晚上要到9点到10点才回家,孩子怎么看呢?也需要生活,不工作怎么会有收入,现在的父母都是不容易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