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东北喜欢吃小葱蘸大酱?
小葱,东北人,大葱为什么东北喜欢吃小葱蘸大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快夏天就到了,当别的蔬菜还在努力成长拔高身材的时候,密密麻麻一棵紧挨着一棵的小葱早就亭亭玉立了,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杂草都被掩盖在里面看不见踪影。
这个时候的小葱辛辣不足,甘甜有余,尤其受人喜爱。爱吃葱的人路过时,随手薅下两棵,扒掉外面的老皮,用手撸那么一下,空嘴就能吃。吃在嘴里甜、脆、嫩,还有一股葱类特有的悠长余味,特别开胃。如果家中头一年下了大酱,那便再好不过了,简直是绝配。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小葱的一生这就算正式踏上了被人吃的不归路。
菜园子里种了葱的人家,从此几乎顿顿都离不开小葱蘸大酱,每顿饭前先薅一把葱放在桌上,酱碗摆在旁边,简直成了一种仪式。早起的人也会去口碑最好的的豆腐坊切两块大豆腐,或是直接吃,或是加上撕碎的小葱,淋上大酱拌匀了吃——由此还引出一个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葱叶青,葱白豆腐白)。酱一般是前一年下的陈酱,新酱要么还没下,要么味道还不堪受用,而陈酱经过大半年的放置,味道越发醇厚香浓,配上新鲜可口的小葱,不吃菜都能佐下去两碗米饭。当然只有葱蘸酱未免有些单调,而黄瓜、辣椒、生菜、水萝卜、干豆腐等等也都是上好的搭配,在东北,这些玩意不管怎么组合搭配,都统一叫做“蘸酱菜”。
当小葱长到半米高左右,葱白接近手指粗细的时候,就不能再任其自由生长了。
清理干净一块地,深深地备上垄沟,把小葱起出来,剪掉过长的根须,再留出一定间隙,整齐均匀地码放在垄沟里,盖上土的同时顺势踩上一脚压实土壤,从这一刻起,小葱就不再是小葱了,它要完成向大葱的转变。而此时由于自然生长过于茂密,还剩下的许多小葱就要处理掉。除了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多余的要么送给亲朋好友,要么拿到市场上卖掉,反正浪费不了。
那些被重新种植的小葱生命力依然顽强。经历一番生死大劫后,在闷热的夏秋时节会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再度生长,葱白深深扎根,葱叶更加粗壮,清甜可口的口感也变得愈发辛辣。这个时候若是再来两场雨,那就美坏了,简直长疯了一样,很快就能没过成年人的大腿。不过即便如此,依旧免不了被吃的命运,每天吃饭当口,葱地里总会失踪那么两棵……
这时候的葱就该叫大葱了,主人是要省着点吃的。留下两根垄让它开花打籽,剩下的除了日常吃点,还要留着冬天吃,所以一般这时候喜欢吃葱蘸酱的人家,大多选择只摘一些嫩葱叶吃,葱白让它继续成长粗壮。与此同时,园子里的茄子和当年的新鲜土豆也都能吃了。淘上半盆大米,洗上几个茄子土豆,调配一碗辣椒酱,一同放在大锅里蒸上半小时,就是一顿简单朴实的农家饭。一只大碗,把土豆茄子捏碎扭断,再放上米饭、辣椒酱和撕碎的葱叶那么一拌……犹记得十岁那年,就是这样一顿饭撑得我躺在床上直哼哼,不肯动弹。
大葱开的花像一团绣球,白中透着绿,绿中映着白。长着花团的葱叶是没人吃的,又厚又硬还有一股“混气”味儿。秋天稍晚的时候,这小绣球上就裂开了一张张的小嘴儿,油黑发亮比芝麻大不了多少的葱籽终于见了风。此时把一团团的花球摘下来晾晒几天,葱籽就自然而然的脱落下来,赶在上霜前撒在地里,便又可以开始一个轮回。
到了深秋,万物枯败,垄沟里的大葱此刻也只能看见干黄发脆的枯叶和偶尔一点绿色,但地面以下的部分,却已经成熟粗壮得很了。旁边地里新播种的小葱已经开始发芽,这个时候要把大葱留下两垄让它们过冬,其余的都起出来,磕掉泥土,整齐码放在通风干燥的阴凉处存放,或是做葱花,或是蘸酱,或是拌凉菜,悠着点吃一整个冬天都足够。
再到来年春天,被积雪覆盖一冬的小葱芽还不能吃,去年的大葱却已经吃得差不多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前一年留在垄沟里过冬的大葱也已经再度发芽。虽然这时候是大葱辛辣的巅峰期,但刚刚好能填补这段口腹之欲的空白期,也就无所谓了。当地人简单粗暴又很朴实地叫它“发芽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所有东北人都喜欢吃,我就从不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