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我们的教育方式真的没问题吗?你怎么看?
孩子,压力,学生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我们的教育方式真的没问题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本无问题,所有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家长需要的是正确的与孩子沟通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天做好保证7小时左右睡觉时间,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提高自习课效率,精选针对性作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教育已经很先进了,一些极端的个案是无法避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和拥有强大的内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的教育方式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
目前,中国的学校分为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
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由于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在校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而进行抄、背、刷题等机械式训练,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老师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攀比心作崇,别人家孩子上奥数,我家孩子也上;别人家孩子补了两门课,我家孩子就要补三门课。家长不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盲目把孩子送到课外补习班超前教学,学生学了课内,还得学课外,长时间学习,打疲劳战,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兴趣爱好,长时间就会产生轻生念头。
还有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焦虑心态带入到平常对孩子的教育中来,孩子感受到大人的焦虑,在学习时就会倍感压力,形成学习焦虑,慢慢地就成为了一颗玻璃心,又没有有效排解途径,如果一次考试没考好,可能就会感觉没意思,产生轻生的念头。
那么,怎么样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不轻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呢?
一、分析孩子的学习能力,给孩子合理的期望值。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性,对此家长应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在深度、难度上进行超前学习,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只要把课本吃透就行了。对于孩子的未来可以顺其自然,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二、家长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情绪传播给孩子,要营造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物欲,经济行为压倒一切,整个社会充满焦虑,急功近利。有些家长深受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了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也充满了焦虑感。这样,孩子会认为学习没有兴趣,非常的痛苦。活着你没多大意思。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所以,家长在家里要营造出一种宽松快乐的家庭氛围,排解孩子不良情绪,让他压力能够有效释放。
三、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热爱生活。
一个人有了兴趣爱好,可以有效排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家长在平时也应该多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不良情绪能够有一个有效发泄的途径,让孩子感觉生活还是非常有乐趣的。
总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只有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家长才会感列欣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这是为什么呢?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不能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 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