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我们的教育方式真的没问题吗?你怎么看?
孩子,压力,学生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我们的教育方式真的没问题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我妹妹上高二,每天做作业到凌晨一两点,睡两三个小时又得起床上课,一个月放两天假,高三甚至不准走读,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因为孩子从出生开始陪伴他(她)最多、感染他最大的便是父母家人,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应该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的“耐压、抗压”能力,这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到生活习惯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性”,用一句粗俗话形容就是“脸皮厚、不要脸”,尽管这是一句带有贬义的词句,但是在我们的人生中还是应该具备一点这样的元素为宜,你的孩子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可却是一个“极度的自尊、自荣”,那就成了一个“玻璃心”,一碰就碎、惹不起,那么你的孩子再优秀、再伟大又有什么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浩墨香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我们确实每一年都会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应该说,这的确与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正面积极引导。
首先,我们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生的基数非常巨大,升学压力过大,因此,出现了这类现象。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达到了1071万人,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真的是一个巨大的人数。
因此,面对这样的庞大的学生数量,我们想象一下,学生升学压力是非常大的,有的学生正是因为这样的压力,对升学悲观失望,觉得辜负了家长的希望,辜负了老师的培养,因此,有的学生想不开而出现轻生的现象,这是非常可惜的。
其次,我们的教育方式过多注重升学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明显存在。虽然素质教育喊出了这么多年,但是,有高考就有升学压力,所以,许多学校还是只关注学生成绩,没有注重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三,家庭教育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学习,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孩子压力过大,导致孩子一时想不开而出现轻生。
总之,每一年出现的学生轻生问题,这与我们的学生基数大,升学教育压力,以及学校家长过分注重成绩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尽可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以上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原创首发,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真有问题,而且问题还特别的严重。问题主要是教育体制、模式、观念、路径、策略和方式方法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传统的重智力培养还是占主导地位,而忽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系统培养,导致学生的三观被扭曲,心智不成熟。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如果要深度去解读,那涉及的就不只是教育问题了,教育也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就是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只是近几年学生有轻生问题,在多年前的首都就出现过很多大学生轻生问题,所以现在有了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提倡关爱自己的生命。二现在很多学生选择轻生多是由于自身抗挫折能力较差,还有就是家庭教育也出现问题,孩子从小如果一直在顺境中成长,一路不经历任何风雨,等到真的到了大学或者走入社会,或者在学校收到挫折,自己家人不能及时在身边帮忙解决,自己又不知道解决办法,就很有可能出现心理落差,时间长得不到疏导,就一定会产生严重后果。还有就是家长应该在适当时候给孩子做一次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什么是死亡。所以如果说孩子轻生就是教育问题,也不全面,影响孩子轻生因素可以总结为孩子自身抗挫折能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等很多。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死亡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宝贵,爱惜自己的身体。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前的教育,往往是给孩子的期望和压力太大了,参加各种补习班,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比如户外活动,并且缺乏鼓励式教育,让孩子越来越没信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