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余万赵军,是否出自他自愿?
秦国,赵国,秦王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余万赵军,是否出自他自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杀神也!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这是白起作为一个秦国将领应该做的,欲灭其国,先灭其人!
不用说是不是自愿,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给你说一下,是四十余万,不是二十余万。可以这么说,白起有出于本心的由头。但是,不是全部。
战国时期的秦赵的长平之战,白起屠杀赵国的四十余万大军。按照《史记》的记载,是白起自己要杀的。他说,头年的上党的民众,失败了也不愿意当秦国的顺民 ,要朝赵国跑。这说明,赵国比秦国更得人心。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发现,白起自己给自己挖坑了。因为,这一事情的后果不一定是秦国所要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于白起的处境在这时已经很危险了。他是想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地位。但是,他还是步了许多贪图权势地位者的后尘,没有走出功名富贵者的怪圈。
白起的出头和兴旺发达,全靠魏冉的提拔和赏识。由于魏冉以及宣太后们的联手专权,秦王被架空。秦王自然不满。范睢到了秦国,钻了这个空子。把魏冉们赶回乡下去了。范睢一上台。白起几乎十年没有消息的。自秦王三十四年到钱王四十三年,白起几乎是消失了。这件事情不能不说与魏冉集团的垮台有关系。魏冉等人都走了。白起还呆的住吗?失落后的白起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让自己在秦国的政治生活里生活下去,又成了一个难题。
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地区被要断。上党回不了祖国。只好朝赵国走。不乐意为秦民。长平之战爆发后。开始的头两年,也没有白起什么事情。只是在秦军被死拖在战场上,没法扭转局面时,范睢如果打不好这一仗,他脱不了干系,范范睢一面用的反间,一小心启用白起,他怕白起计成功,但是,只有白起才会扭转被动不进的机会。不得已,范睢和秦王使用白起,白起才有机会到了前线。
白起打败赵括后,俘虏了四十余万士兵。白起的想法是为秦国减去压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今后的阻力小点。所以,他杀了赵军的俘虏四十余万。本想用在个功劳换取秦王的欢喜,不想却遭到范睢的嫉妒,而且中了范睢的圈套。何况屠杀的结果的结果让秦人没有想到,越杀反抗越强烈。赵国和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强烈谴责和激烈抵抗。秦国十分被动。
赵国首先利用苏代反间秦国范睢。范睢出于私心,毁灭了白起的继续对赵国邯郸的进攻。白起本来是想攻下赵国后,以稳固自己在朝中的政治生活。保住自己挣来的利益。但是,这在范睢的制衡之下,实现不了。
白起的屠杀赵国士兵,大体上是白起主意,他一方面要回报士兵们的艰苦;另一方面是想因此向秦王表明自己对于秦国的忠诚和对于秦王的忠诚。但是,他低估了范睢的力量。最后,自己为秦国杀了赵国几十万人,自己依旧死于自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长平之战只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战绩。前面的几场战役他已经杀了远远超过长平之战所杀人数。长平之战后期,被困得赵军相互残杀为食,赵括亲率精锐部队突围,却被乱箭射死。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
杀掉这四十多万赵国士兵不过是战争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军主帅,根本就不会仁慈。也谈不上什么自愿不自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卒,应该不是他的自愿。
当时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国后,这四十万降卒就成了白起手上烫手的山芋。当时若放回赵国去,这些人又会成为赵国的生力军。若留在秦国这边一起编入秦国军队,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很难和秦军融为一体,弄不好还会发生兵变。把他们当俘虏养着,他们会消耗大量粮食。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争中粮食是弥足珍贵的。
另外,当时的秦昭襄王以粮草不足为由暗中对白起进行逼迫,最后导致白起不得不对这四十万赵军进行坑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是个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时代。长平之战是一场大型战役,此战后有40万赵军投降,然而最后却被白起全部坑杀!白起坑杀这40万人是否真的出于自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