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余万赵军,是否出自他自愿?
秦国,赵国,秦王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余万赵军,是否出自他自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在当时地域观念十足,不适合收编。
假如说你是当时的将军,收编了一大批降卒。那么恭喜你,他们很有可能乘机逃走,而且在回国之后还会透露不少情报。
如果40降卒全部收编,不仅要小心他们叛逃,还要时时刻刻担心他们谋反,但从这一点看,这40万人就留不得。
第二,40万人所需的粮草数额巨大
秦赵对峙长平长达4年,双方国力都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在当时,秦赵都遇到了天灾,赵国更严重,因此,赵王才匆忙决战,导致最后的失败。但是,对于秦国而言,情况也不容乐观,自己士兵都吃不饱。如果一下多了40万张嘴,秦国当时的情况是无论如何也养不起的。
第三,不能放
那个年代,人口即国力,如果放了这40万人,赵国的根基就在,卷土重来尚未可知。放了的话,可以说这4年的仗就白打了。
不能收,不能放,白起很纠结,请示上级怎么办,上级说:你看着办。白起自然明白上级想让自己背黑锅,奈何人在屋檐下,一咬牙,坑杀了40万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他愿不愿,那是各种环境所逼迫的不得已!
白起为历史背了黑锅,为秦昭王背了骂名。
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
1、秦昭王躲在幕后,对白起杀不杀降卒的请示,不表态!
对杀40万之众的降卒,白起肯定不会擅自做主。这牵涉到军事战争以外的政治舆论影响。
白起向最高领导秦昭王做过多次请示汇报,“……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
但老谋深算的秦昭王没有任何表态,即没有点头同意也没有摇头否认。
他的暗语意思就是:我不反对就是同意,没有否认就是同意。
但让我背上杀降骂名,也是不可以的!
为了消除极坏的杀降舆论影响,这黑锅还要有人背,
那个人是谁,大家都懂的!
白起等不来领导的明确指示,时间又耗不起。
被逼无奈,只能作了这背锅侠。被骂了2千年!
事后,白起和秦昭王的关系从微妙转向了裂痕扩大!
2、军事上,除了杀光没有第二条可行的办法。
把降卒放回赵国,是纵虎归山,转身又是最棘手的劲敌。
把降卒收编秦军,是养虎遗患,祸乱秦军战斗力在所难免。
把降卒卸甲归田,是骑虎难下,养不起、管不好、用不了。
综合各方原因,唯一的办法就剩下杀光了!
3、经济上,决战之前,秦赵两国百万兵力已经耗光了各自国家的家底。
哪个国家也负担不起数十万之多的人口消费。
这些人不论划给地盘让他们种地、还是让他们去做国家工程……。
都是极大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谁也不会傻到冒着巨大的风险当那个“不杀之恩”的好人。
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是赵国取胜,
他们可能收纳投降的秦军吗?
白起违抗秦昭王命令,被赐令自杀后,
当时的秦国百姓都是可怜同情他 的态度,“乡邑皆祭祀 ”。
司马迁在总结白起一生功过时,称赞他有“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的奇才。
而对他的过失,尤其是对长平杀降这么重大的事件没作任何批评。
只轻描淡写地说“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这已不是批评了,完全是同情白起的口气。
可见,史圣也觉得杀降并非白起本意,
实属被逼无奈,是值得原谅的。
换位思考一下,面对当时环境。你是白起又能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坑杀40万存疑
据史料记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白起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时的秦国也是伤亡过半的,也就是说有接近30W人死亡加受伤。而秦国的耕战体系略优于赵国的胡服骑射。这一场战役的主要杀伤确实在击败追击的阶段达成的。因此,在秦国伤亡30W的这一事实下,赵国也应该有着30W左右的伤亡。
白起坑杀的是伤员
从秦军的伤亡来看,有着接近30W人,那么我们取10W的死亡人数,赵国投降前也取10W的死亡人数。那么除去逃出的部分,这时被俘的赵国士兵也在30W上下。这里必须情调的一点是,这30W人中有着接近20W的伤员,这批伤员 战斗力可想而知。要治疗这批伤员,需要都是药物和人力啊,更别说粮食。
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至始至终是长平之战的隐藏主题,这四个字注定了这场战争必然会以极其残酷的方式收场。
由于长平之战的规模前所未见,已经超出了秦赵的社会承受能力,让粮食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结论
一据《战国策.中山策》的记载,白起杀赵降卒的一大目的在于“趁其振惧而灭之”,换言之,在这位“武安君”作决策时,他想要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形成“赵卒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的结果,从而一鼓作气袭灭赵国。
二是粮食危机,不杀降,秦军无法承受这么大数量的粮食缺口,一旦缺粮,秦军必乱,且他国也会趁乱而入,秦将危矣。
三是赵军大多数为伤员,长平之战后,白起需要继续行军,白起擅长急行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总能一击致命。带着伤员本来就不便行动,且己方的伤员也已经够多了,已经无法带上赵军的伤员。
因此坑杀降卒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白起不杀,其他将领也会杀,可以确定的是白起不受其他人逼迫而杀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