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二年级,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不是不会,多练有用吗?
孩子,粗心,问题小孩二年级,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不是不会,多练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郭靖总是学不会江南七怪的武功,尽管每天反复练习,练了十几年,依旧啥都学不会,为什么呢?
1、盲目多练习,当然没有用处。不然十几年的学习,郭靖怎么啥都没学会?
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教了我们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首先便是间隔练习。什么意思呢,就是练习不要天天反复,而是要隔一段时间。
我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现象——今天写的内容,明天再看,总会找出几处需要修改的地方。学习也是一样,隔几天,让孩子再做,能加深孩子的记忆。下一次自然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2、粗心是怎么造成的呢——不仔细,不会纠错。
我教过一个二年级孩子,和题主所说差不多,做完作业,从不检查。每一次的错误,家长都会帮她找出来,她只需要跟着家长改掉错误就好。
后来,我换种方法教——让孩子自己纠错。先让孩子做完作业,我检查一遍,然后告诉孩子,这一次的作业中有几个错误,让孩子自己细心寻找错误。
二、郭靖跟着马钰、周伯通、洪七公都能很快学到武功的精华,而且很少犯错,为什么呢?
1、郭靖在后期的学习中,心理负担没那么重。七怪教武是为了让郭靖和杨康比武,而后三位只是为了教而教,郭靖没心理压力。
二年级做作业,家长必定都是坐在孩子旁边,看着写。孩子的压力很大,家长以为孩子在认真做,其实孩子有很大部分心神在家长身上。
我记得有一次我教二年级的孩子小黎做题,小黎边做边盯着我看,我问为什么?她说,我可以从你的表情中,看出我做得对还是错。好吧,原来盯着孩子做作业,还有这个坏处。之后,我不再看着孩子做,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再统一检查。
当孩子心神集中在家长身上,即使改了,心不在焉,自然记忆效率就很低,下次当然有可能再犯错误了。
2、不总结错误原因,且不备错题本。
做错一道题,并不是改了就算了,而是要理解为什么错。既然孩子会做,那让孩子思考为什么粗心,在哪儿粗心了。
小黎曾经做语文题,在同一个地方反复错误。刚开始我也很纳闷,因为我一说,他立马就知道错哪儿了。后来我准备了错题本——抄好题目和错误做法。找时间,把错题本拿出来重温,让她回忆错在哪儿了,为什么错。
学习的方法很重要,《认知天性》中经过十年研究,总结出:从长期来看,反复练习是效果最差的,虽然短时间,效果相对较好,但过了几周,孩子会遗忘60%以上的内容。
总结一下:1、学会间隔练习,加深记忆;二、让孩子自己找错误;三、作业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神压力;四、准备纠错本,只记孩子的错误做法。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你有所启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自己小孩现在三年级,我也算是过来人,我觉得孩子粗心总写错有挺多原因的: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掌握的不够透澈;二、做作业时心不在焉,没有专注力,做作业时脑子里总会想其他事情,或者玩桌上的小东西,包括手,三、习惯问题,比如计算时有些孩子总是不习惯打草稿,有些孩子写字总是写连笔字,有些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反之有些孩子习惯就很好;四:性格问题,有些孩子比较安静,会静心地学习,反之有些孩子就大大咧咧。所以我觉得平时应该多注意孩子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的培养和训练,平时练习可以适当得做做,但是也建议不要练太多,孩子也会很累,再有就是友情提示:对于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调皮和不认真拖拉,甚至叛逆,厌学等等家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自己调整心态的能力,你太认真就太累了,凡事顺其自然[机智][机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位家长您好,看到您的问题,我能够感受到您的内心是多么焦虑。
您的问题中有3个关键信息:
一是“小学二年级”。这个信息意味着您的孩子正处在“7、8岁讨人嫌”的逆反期,这给问题解决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是“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这个信息说明,您的孩子“粗心”已经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具有行为惯性,这一点最值得警惕;
三是“多练”是否可行。这个信息说明,您寄希望于“多练”解决“粗心”问题,但是不确定,拿不准。
作为老师,我现在掏心掏肺地告诉您,“多练”肯定有用,但是“多练”不是“傻练”,不是简单重复“抄错题”,应该是在准确掌握了孩子的“病根儿”之后,从“练什么,以及怎样练”来入手,进行“刻意练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我也有一些建议提供给您,希望可以为您分忧。
一、要解决孩子“粗心问题”,必须首先搞清孩子“粗心”的病根儿在哪里。
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外在的行为,总能找到这种行为的根源。
我分析了一下,容易造成孩子粗心大意的根源,有7个方面:
根源之1:做题时审题不严。表现在,读题不细,没有建立逐字读题的习惯,造成信息错漏。很多二年级孩子在读题时,往往眼睛一扫,直接作答,没有逐字阅读、理解,造成题意信息或者读错,或者掌握不全。
比如:
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
作答:18 ÷ 3= 6(天)
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1次,每次3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3×2。
根源之2:做题过程不规范。表现在,步骤不全,字迹潦草,没有形成“打草稿”的习惯,中间误写,结果错漏,形成“一步错步步错”。
比如:
习题:小明买2卷胶卷,每卷36张18元,小红买了3卷胶卷,每卷24张13元。谁买的胶卷合算,为什么?
作答:小红买的合算,因为13<18
错因分析:没通过计算直接看数据而得出错误结果。
又比如:
上一篇:听说大熊猫最爱吃苹果,是真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