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二年级,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不是不会,多练有用吗?
孩子,粗心,问题小孩二年级,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不是不会,多练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孩二年级,总是粗心写错或看错,不是不会,多练有用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肯定也知道“拔苗助长"什么意思。
首先二年级的孩子有多大,你也说他会,也就是智力没问题,你急什么呢?
孩子粗心、出错,严格地说是大人给孩子乱贴标签。
其实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式,就象吃东西一样,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吃,灌就是了,也不管灌下去孩子是否能消化,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回正题,八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能够集中10分钟左右,还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你说是孩子粗心,经常出错,对吗?
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贪玩又是孩子的天性,你真要想让他学习,就要想办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就得不偿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对孩子粗心的判断,是什么?粗心应该怎么来判定和看待它呢?
我们真的了解粗心这一词的背后是什么吗?我们之所以用这样的词汇评价,是因为我们还找不出来其他的解释方式。那是因为我们观察问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2、老师和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的学习行为用上认真、努力、粗心、细心等这样的词来评价呢,因为没有其他的角度来支持他的观察。因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还有情绪的状态不同,不同的人在面临同样发生的事实,认知角度会有极大的不同。
家长看到一个学生明明已经会了知识点,但是做题总是经常做,而且学生只要认真点就能做对,自然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学生太粗心了。我相信这样的结论我们很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下过。
下结论容易,但是想改着实不易。一旦给学生贴了粗心的标签。老师迷茫了,家长迷茫了,孩子我们都讲过很多次了,下次细心点就没问题了。至此学生也郁闷了,我已经努力认真了,下次我一定努力改正,下次来了,还是错了。难道我就是学不会吗?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大小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反复的说教和唠叨。孩子被反复说,得到的是内疚和无力感,时间长了,在指责中的环境中,孩子要么选择放弃努力,要么选择保护自己,抱怨试卷题目有问题,抱怨老师授课有问题,抱怨教育制度有问题。
所以,这种品质评价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作用,除了强化孩子粗心的意识外,没什么实际作用。
3、那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品质和态度问题,而是把粗心当做是能力问题。因为一个数学题做不对,看起来孩子有思路,就是粗心错了,但是和不会做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粗心就是不会,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五年级的孩子做二十以内的加减乘除,错误的概率很低,一年级的孩子,做加减法很容易错,能说明五年级的孩子认真,一年级的孩子不认真吗?五年级能做对,是因为五年级的孩子能力已经足够高,所以,之所以做错题目,本质上是能力不够造成的。
4、既然是能力问题,那就训练提高能力就可以了。
我给大家说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高三的学生,数学每次考120分左右,不上不下,那怎么样才能去突破自己呢?我问了这个高三学生一个问题,把数学考试里面不该错的题目都做对,应该考多少分?
学生说:135分到140分。
我:那为什么要错呢?
学生:粗心,或者计算错误(大都是这样的回答)。
我:计算也是粗心呀。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平时做测验的时候,关注的重点是会不会做,而考试的时候考察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大量题目的情况下,在注意力分配的情况下,能不能把会的题目都做对的能力。所以如果让自己具备考试的时候,完全发挥自己的水平,那么平时的测验和做作业的时候就应该要求自己是全对。因为,不粗心看起来是一个心态,其实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在定时定量的情况下全对的能力。所以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每一次做题都是考试,焦点都应该放在如何全部做对上。好学生有个特点,听懂了,就可以马上执行。两个星期后,高三学生成绩稳定在135分上。
那么,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孩子,是不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呢?
5、能力提升的过程其实包括三个层面的提升。
第一个是知识结构的提升。所以孩子粗心的问题,首先考查孩子是不是有没有弄懂的知识点,知识点的掌握是不是灵活,是死记硬背下来,一知半懂还是真的弄懂了。
第二个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做题流程,是不是科学的严谨的,比如平时做题的时候没有时间概念,做对了就行,完全和考试的时候是两个模式,平时很随意,考试的时候很紧张,自然容易把平时会的题目在考试的时候做错,因为考试的时候流程不一样嘛。
第三个是情绪状态的稳定度问题,并且还要具有反思自己的能力,在做题的过程中,是不是因为觉得题目简单而大意了,还是因为时间紧张而焦虑了,反思情绪状态,知道到底什么心情影响了发挥,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具有在突发情况或者考试应急状态中稳定发挥的能力。
这些都是能力,而且是一个孩子的终极能力,不但是学习考试的能力,也是面对生活的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射雕英雄传》里有个愚笨的主角叫郭靖。但其实最初金庸老先生给郭靖的设定并不是憨厚老实木讷,而是聪明伶俐——洪七公教他降龙十八掌时,只教了十五掌,他却自行补全了后三掌;一灯大师给黄蓉治病时,他只看了几眼就学会了一阳指。只是后来为了突出主角虽愚笨老实、却心有大义,才删减了“聪明伶俐”的戏码。
言归正传,我们从郭靖的学武中,能获得一些教育的启发:
上一篇:听说大熊猫最爱吃苹果,是真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