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演义,历史,陈寿《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志》是晋代的陈寿所编,其内容简略,意义深刻,采用“传记式”即什么什么人第几传,分为《魏书》、《蜀书》及《吴书》,后由裴松之作注,其内容较贴近于历史;《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此书有多种版本,现流行120回的版本,其内容由于小说体裁所需要,距历史有较大出入,整体也是“只夸刘备,痛骂曹操”。总之,《三国志》是一本史书,整体较可信,而《三国演义》则是一部小说,与正史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三国志更接近现实。三国演义是民间艺人说书的说的。有很严重的个人倾向。后来传的多了才出的书早就被改的七零八落了。
而三国志是史学材料,更接近现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故事选择三国演义,看历史选择三国志,如果两本都没看,还是推荐先看三国演义,再看三国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小说。
它们就孪生兄弟,一个是正经的教书先生,一个是口吐莲花的说书艺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者史书,后者说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辅相成!
若谈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关系,是享相辅相成啊!
《三国志》是官修史书。
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之一,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国演义》是小说,成书年代是晚很多,题材和结构与之不同。
这些都是形式。
我们学习历史,不要去太过注意这个。
我们所重视的在于历史意识。
我们欣赏历史。
学习历史。
注重现实经验。
不去抠那些名词。
否则会有立地书橱之嫌啊。
话说回来,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关系。
三国志做了年代和人物、基本事迹架构的工作。
三国演义充满的表现了历史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
二者互相促进。
我们重视的是人的道德,重视作品的教化意义。
有些人,喜欢抠很细的问题和细节。
这个我们也尊重。
但是价值是什么?
是怎样,如何?
不是怎样,如何?
能判断真伪吗?凭什么?凭借的就对吗?怎么保证?
历史爱好者当明辨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而言之,《三国志》是正史,人为更改较小,《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可以随作者加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里的正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是纪传体史学名著。作者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三国归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陈寿从小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有过深入研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演义》实际是书名的简称,正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清初,三国的故事流传到他生活的时代已经过了五百年,他在继承了历代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的同时,比照正史,除参考陈寿的《三国志》以外,还采用裴松之《三国志注》《后汉书》《汉晋春秋》等作为史实依据和原始素材,编写成《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流传至今。
以现代人的读书视角来看,《三国志》作为正史,读起来晦涩难懂。而《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诸侯纷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深刻诠释政治谋略,情节引人入胜。文白兼有,雅俗共赏是这部书的最大优点。
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政治立场和观点截然不同
两部书的作者陈寿和罗贯中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两人成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各不相同,这是他们身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书》在前,《蜀书》《吴书》在后,称曹操为先帝,刘备父子为先主、后主,对孙权等则直称其姓名。而《三国演义》则以刘备为正统,拥刘反曹,英雄故事大多出自蜀汉集团,像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神一样的智谋等等,不只在华人世界里经久流传,还在日韩、东南亚影响深远,受人尊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