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桑茶坑道中》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牧童,童子,吃过《桑茶坑道中》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桑茶坑道中》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桑茶坑道中》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全诗沿用了他以往田园诗的语言风格,清新优美。全诗如下: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宋)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译文:雨过天晴,风和日丽,雨水也没了踪影。堤岸上草茂葱翠,鲜花盛开,溪水盈盈,唱着欢快的歌淙淙流过。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正在酣睡做着美梦,岂不知他家的那头牛只顾着埋头吃草,越走越远,已经吃到柳荫的西面了。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景色,春雨过后,阳光明媚,和风送暖,花红草绿,溪水淙淙,还有吃草的牛儿,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图画。
诗中前两句写的是自然美景,后两句可以说是此诗的灵魂。第三句写的是一个牧童自顾自地在柳荫下酣睡的情景,给人感觉是自然悠闲,有种静态美,第四句是一个牛在边走边吃草,时动时静,富有生活情趣和一种原始美。
牧童可以说是一种闲适恬淡生活意象,一种心灵寄托,古代有很多描写牧童的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礼貌牧童,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爱唱歌的牧童。这首写的与众不同,是一个“牛闲牧童卧”的贪睡牧童,而他的睡,也正是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体现,更加富有情趣,饶有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这首诗并不是太著名,至少我上学那会,没见过,所以,先奉上整诗。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作者
杨万里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小池》是其代表作,众所周知他擅长自然景色描写,这首诗也是极具其“诚斋体”的写作特点,浅显易懂、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感情掺杂其中,仅仅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自身的愉悦。
写作背景
实话实说,我特别喜欢赏析杨万里的诗,尤其是“诚斋体”,相对浅显易懂,有的甚至略带诙谐,尤其是不像其他大多数作品,都需要结合创作背景,杨万里这类描写大自然的诗,看不看写作背景不大要紧。
这首诗也是如此,不知道写作背景不太影响理解,这是当年路上途径安徽泾县桑茶坑所作。
重点难点
表面意思很直白,简单的讲几处。
桑茶坑道中
许多人赏析诗词往往会忽略题目,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好多诗背的滚瓜乱熟,却不知题目和作者,很是尴尬,您还别不信,比如这首: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时我突然想到的,这首诗算是家喻户晓吧,有几个人能直接说出作者和题目?不怕您笑话,作者我知道,题目我到现在都没想起来。
我讲这个,只是告诉您一定要重视题目,这首诗也是一样,桑长坑是地名,从题目就可看出大概的写作背景,可见这是临时触景生情所作。
晴明风日雨干时
首句直接点名天气情况,雨后风和日丽,写的平易近人,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气势磅礴的景色,甚至可以用普通来形容,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这首诗一定很接地气,而且雨过天晴,心情也是欢快娱乐的。
草满花堤水满溪
我认为,这是此诗最妙之处,堪称神来之笔。
1.使用倒装,应是“花草满堤”。
2.连用两个“满”,既写实又生动。雨后水面与堤平齐,同时写出了花草之胜。不仅如此,还赋予了花草“生命”,甚是生动有生机。
3.用字很巧,草、花、堤、水、溪,本是平常之物,仅仅就是加上两个“满”字,却如此生机勃勃且提供强大信息量,此景似乎就在眼前,让读者身临其境。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是您问题的重点,所以两句合并重点说一说。
1.着,应为【zháo】音,描写了童子睡眠正酣的状态,而且也更为合辙押韵。
2.童子柳阴眠正着,从尾句可以看出是牧童,为放牛郎,写其大睡,道出了他的无忧无虑及天真无邪。并且从前两句的生机勃勃直接戛然而止,毫无生气,第一是由静变动,动静结合。第二,童子本应是充满活力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年龄,却写其酣睡之态,反衬其性格特点。
3.一牛吃过柳阴西,又由静至动,所以,整诗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及情趣,同时又描写出了大自然的朴素之美。
同时,这句更是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画面,很贴近生活。虽然我没放过牛,但是大家多少都有过“偷懒”的经历,拿本书在自己屋里学习,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但不敢睡实,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又赶紧坐直了假装看书,还得翻几页,妈妈走了接着睡。
在这里,牧童是“幸福”的,就“幸福”在没人监工,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在那里大睡。
而牛呢,同样也是幸福的,他也可以无忧无虑的在那里埋头吃草。
牧童形象
提到诗词中的牧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烟草茫茫楚泽秋,牧童吹笛唤归牛。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4.牛闲牧童卧,犬吠市船归。
5.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在诗句中的应用很广,我只是例句几个广为传颂的,诗人们甚是喜爱描写他们的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如此偏爱描写牧童呢?在您的心目中牧童又是何种形象呢?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希望您能发表您的见解,很愿意与您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在中国年收入30万有多少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