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是相同的吗?
本性,本性难移,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是相同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他接收的善事多,他就会向善的方向改变,如果他接收的恶事或恶人多,他就会朝着恶的方向改变。所以,在这种不停的改变中就形成了一种性格。也可以叫脾气。
到这个“性”形成了性格或脾气之后,他在处理他身边的人和事的时候他就会按照他的性格和脾气来处理。
随着这种性格或脾气的形成,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叫初始的性格或脾气和习惯。大致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但是随着他对社会阅历和经历的不断增,这种性格或脾气就会围绕着他的初始性格和脾气也在不断的增加。
所以,初始性格或脾气是决定这个人性格或脾气的最主要因素。
综合上述,就能断定这两个不同的“性”的不同特点。
或者说,性本善是天真一种表现,本性难移就是代表人的一种性格和脾气。这是两个看似相同而实际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
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大众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是相同的吗?人之初,性本善,是启蒙书三字经里首句。意思是人生下来,本性就是善良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不同了。因成年了,性格定型了。有句话,叫三岁看少,七岁看老。还有句,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个性,与长大后的性格不一样了。打比方,生下来,什么不知,只知吃,甚至不会打骂人,不使坏害人,无优无虑,天生不使性子。长大了,就会打骂人,使坏害人,忧伤暴燥,这是在生活中慢慢并成的性格,脾气,所以是后天性的,己经由量变转为质变,。因此,人之初的性,与长大后养成的本人性格,本人的性不相同了。而且,成年定性,很难更改。意思是江山改了,你的性格,性子,脾气都难改变,顽固不化,无可奈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出自《三字经》,《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元·无名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综合上面的解释,人之初性本善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性是指,本性和天性,每个人生命开始的时候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被社会的大染缸污染,所以都是没有善恶之分,所以天性是善良的。而长大后走入社会,天性就会改变,也许是善也许是恶,。貌似这两句话中的性是一样的,但细品是不同的,人之初性本善指的是天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本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指的是形而上的那个大我的性,不是这个肉体的性,大我是至善的;而后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肉身的小我这个性,这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习气、习性,这个习性是多生累积而成的,所以很难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人世间时,都如璞玉般纯洁,懵懂无知,天真无邪,是父母们的不正确教育,让他们的三观变得不正了,从而有了坏脾气坏心思。比如孩子残害小动物,家长不教育;孩子小偷小摸,家长不教育;孩子撒谎骗人,家长不教育;孩子打人骂人,家长不教育……久而久之,孩子那犹如白纸般的心灵就会被染上污点!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指的是一个人在三到七岁形成的性格脾气,一辈子都很不容易改掉,有时候甚至于顽固到江山都改变了,这个人的脾气性格都还改不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性显然是不同的: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在刚了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是没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这契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观点;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通过对照说明一个人积有的陋习和不良品性是很难改变的,这里的本性应该是跟性本善中的性正好意义相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