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父母管孩子越仔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越差,这是为什么?
孩子,父母,自己的父母管孩子越仔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越差,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判断对错
比如爸爸在家里抽烟,对还是错,为什么?比如孩子自己乱丢玩具,不收拾,对还是错,为什么?让孩子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凡事都要想原因,才能不焦躁,不胡乱行动,三思而后行。
总结一下:家长管太细,导致孩子能力差的原因:1、孩子缺乏生活的成长练习;2、孩子缺乏思考。
解决办法: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和孩子分析问题;3、帮助孩子多维度思考问题;4、生活中常判对错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您有所启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看动物世界!凡是人工驯养的老虎,大熊猫一旦放归野外,基本无法生存[祈祷][祈祷][祈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这一人体发展所必须经历的特殊时期所具有的特点。与成人时期相比,孩子时期具有学习型、成长型特征。
(1)学习型指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学习型特征要求父母必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学习。而在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中,父母应适当引导,不可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地去帮孩子,去剥夺孩子“亲身经历”的机会。事实上,孩子知识的获取和生活技能的掌握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更深刻,才具有实际意义。试想:孩子长大了,最终面对生活的是谁?必然是他(她)自己。如果你让孩子从未“亲身经历”过,他(她)又怎么去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
(2)成长型指身体正常发育和思维意识的发展提高。孩子身体生理的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离不开父母的适当照顾,而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要的适当运动则是父母不可替代的,你可以提醒小孩运动时注意安全,别伤了自己或别人,但绝不可因为可能的身体伤害而限制他去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思维意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接触,只有让小孩不断与其它小伙伴接触与玩耍,才能开始思考一些做人的简单道理:为什么我抢了小强的玩具枪他会不高兴?为什么小芳给我一颗糖吃,我会感到高兴?思维意识能力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问“为什么”之中实现的。小孩在这种社会接触中就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即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如果我们害怕小孩碰见坏人就阻止他(她)与其它伙伴的接触,管得太多,而简单死板地告诉他:你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这么做实际上是“越俎代庖”,是对小孩能力的否定,是对小孩自尊的一种伤害,必然造成小孩的叛逆。叛逆时,别说明辩是非,就是不该干的事,他也会干,去做!
总之,小孩不可不管,但管得太多,太仔细就剥夺了他亲历亲为,独立思考的机会,这必然不利于他(她)的发展。记住:小孩不是我们的复制品,应该是我们的创新产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管得太仔细,甚至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容易出现2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本题所说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是变成“妈宝”。
《养育女孩》中说,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从替她们做,到和她们一起做,看着她们做,到让她们自己做。
其实男孩女孩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的,小孩在小的时候,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大脑中的意识培养都很强。
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管的太细,或者包办太多,一方面你什么都给他做完了,他就不用做了,他没有做过,就不懂怎么做,等他有一天遇到了同样的事情,肯定也不会做,这是导致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比如,以前曾经上热搜的那段,说孩子上大学,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装被套,衣服还要寄回家洗了寄回去。因为他从来没做过,他就不知道怎么做,如果不及时纠正,独立生活能力变差是必然的。
另一个方面,如果管的太细或者包办太多,容易让孩子在意识里面认为自己可以不用做决定,因为父母能帮他做,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父母会帮他摆平,在这样的意识控制下,孩子容易丧失自我,人生被他人掌控,变成一个“妈宝”。
比如,小时候要跟什么样的小朋友玩,选择什么样的玩具,大一些的时候学习什么样的课程,考什么样的大学,全包办完了,孩子从小就没有面对过选择,所以一旦进入社会,遇到各种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选,这时候他一定会逃避或者找父母给他做选择,比如相亲中的“妈宝男”,动不动就我妈说这不行,我妈说那不行,我妈说.......,就是因为从小到大,包办太多,什么都给他做了,连选择都替他做了,他的意识里面已经不存在选择这个概念了,就会导致这种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同,我的看法可能有些人不认同,那么就当是讨论的不同见解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