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你怎么看?
焦虑,的人,标配“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代表国家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还有面临社会方方面面的事。
我们如何去降低,首先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过高,以一个平常心去看待问题,对任何事都去抱着一个平常心看待,有一个好的心态,我想会好的。
不知能否帮助你。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急于过所谓的“标配人生”,是很愚蠢的行为!
一个人的条件,永远不可能成熟,十全十美也不存在。残缺,遗憾,漏洞,才是发展的源动力。查缺补漏,精准发力,才能拾级而上,独领风骚。
标配,是一种虚伪,不切实际的幼稚表现。成熟的人,只会埋头苦干,出力流汗,总事实说话总结观点,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有创造力的人,始终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奔跑,他们打破了概念的固化,才有了绝处逢生的机遇。他们强大了自己的身心,才有了抗击风雨的实力。
不要去追慕什么标配人生,把自己做好,活成一束光,活成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标配”!
这样的话,所有的焦虑都会瞬间冰消雪化,刹那崩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会给你带来帮助
在我看来,焦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或许就没有根本原因,因为,每个人所处焦虑的因素都会有些许偏差。
按Maddock 教授的说法,构成焦虑的 3 个关键点是:
1)觉察到某种威胁,不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想象出来的(比如,对于一个害怕坐飞机的人来说,想象在飞行中碰到颠簸的气流和真的体验到颠簸的气流一样可怕);
2)感觉自己一定要对这种威胁做出一些反应;
3)感觉自己虽然一定要做出一些反应,但不足以改变即将到来的威胁,也就是对压力感到无力应对。
我也会有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对于自己的安排没有如计划完成,感到自责,继而对接下来的安排附加了焦虑。
(应对方法:接受当下没有完成的事实,由心宽慰自己,意识到延续焦虑对此时的我有情绪的伤害,且处于焦虑的我并不益于处理接下来的安排。
)
其二,对自己正在完成的事务感到不满意,焦虑于自己在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应对方法:理解失误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意识到焦虑后也不要怪责自己,待缓解后找出事务过程的问题,看是否有下一次改善的可能。
)
其三,也就是前文学者提到的对于正在做或即将进行的事情的无力感,继而焦虑上升后选择了逃避。
(应对方法:“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不那么恐惧紧张的看法来看待压力情况,我们的焦虑自然会减轻,就像把柴移开,火也就慢慢小了。”
)
最后,要提的是可能出现在朋友圈或者媒体文章中的“贩卖焦虑”: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不优秀怎得到爱和自由、不自律者出局……
当看到这些标题时,我并不会喜欢作者这样的引导。三四年前的我可能会去阅读类似的文章以此激励自己,后来通过相关认知的学习转而为不认同。
比起优秀、努力和自律,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行动内核应该是学会自我负责。
如果你的优秀和自律为的是得到认可和所谓的光环,或是出于外驱力,那便不能称之为自我负责。
一个懂得自我负责的人,无论他向往的是何种生活,他都能明白:我是为了自己而这么选择的。
故而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喜欢平淡,有人喜欢自律后的优秀,有人喜欢简单的快乐,只要他们的内在行为是自我负责的,既是在他的世界中值得认可的生活。
如果我们焦虑时也能多回归初心,将出发点回到自我负责,兴许能舒心地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Weinberg在《咨询的法则》里提出一个平庸理论:大部分时间,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不管人们有多努力,都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此话乃鸡汤杀手,听了让人泄气。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测试这个想法。
首先,你看看你的四周,记住事物环境;然后,你然后闭上眼睛一分钟;最后,你再次睁开眼睛观察四周的事物,大多数时候你看到的东西还是完全一样的。换句话说,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系统而言,对于其下一时刻行为的最佳预测,其实就是和上一时刻做一样的事情。
世界那么大,但成功的往往只有各行各业顶尖的那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只是作为普通人生活着,如果你充满危机感,觉得自己马上要不成功便成仁了,那么先吃包辣条冷静一下吧。其实大家都一样,在怀抱着对成功的渴望的同时,也要有承认自己身为小人物的勇气。
普通人也有对成功的渴望。年轻的时候我们总相信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但当三四十岁为事业焦头烂额时才逐渐看到自己人生的天花板。
初中的时候我曾经非常认真地为以后是上哈佛还是耶鲁纠结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总是吐槽自己很傻很天真,但内心深处梦想的碎片一直在自我质疑,没考上哈佛耶鲁的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吗?我知道现在的自己和曾经预想的自己相差甚远,但是成功真的可以被统一的标准所定义吗?成功到底是什么?
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想必大家都不反对:成功就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被环境所控制。
人类的成功在于对自然界的改造与适应,而不是被自然界所控制。与之类似,德国心理学家Jutta Heckhausen和Richard Schulz提出的“控制能力终身发展论”就描述了人们控制环境、追求成功时做的两种努力: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是指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次级控制是指人类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上一篇:小本生意打价格战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