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没有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发火了,但是孩子还是很皮,心里也很内疚,应该怎么处理?
孩子,情绪,父母没有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发火了,但是孩子还是很皮,心里也很内疚,应该怎么处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系滋养生命,爽姐观点如下:
1.给孩子正式的道歉。
2.孩子很皮,这可能是孩子的天生气质,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
3.不评判自己,接纳自己,不做完美的家长,做足够好的家长就可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诚邀。
我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愿对有此困扰的父母们一些启发!
没有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发火了,但是孩子很皮,心理也很内疚,想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父母,一个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因为您有觉察,您想改变,孩子反应是很皮!
父母有此觉察,想要调整,来提问,希望专业解决——下次不在重复重演,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我也看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怎么处理当下问题的期待。
△图片来源:摄图网
您有觉察,大幸一!
多少父母没有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发火了,自己没有任何觉察,更谈不上有什么心理内疚了!而这样,不知不觉,孩子就在这样环境中成长!大家可以想下,孩子将来会是什么人?
从心理学研究看来,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而您却有这样的觉察,并寻找解决办法,作为心理学老师,我特别为这样的家长赞赏,也呼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候有自己的反思觉察。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我一位心理咨询师妈妈说:每次孩子做了什么事,引发我生气时,我知道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让我生气,是因为自己不会跟当时那样的情绪相处。
这就是对自己情绪的察觉!多少时候,我们对孩子发火,是自己不会跟当时那样的情绪相处,失控了,把火发给他人!多少人成为无辜!很多无辜被伤害的,恰恰是自己最亲的人,最弱小的人人。多少人一辈子这样还没有任何察觉,一辈子也就那样了!更谈不上内疚,有任何补救机会了!好在您觉察到了!
孩子很皮,大幸二!
我们还可以看到,孩子的状态。您提到没有控制好情绪,给孩子发火了,但是孩子很皮。孩子很皮,皮,我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心理弹性,这只有父母一直以来对孩子抱持养育才有的好结果。
“抱持”,在英语中意为“hold”,也就是曾风行一时的流行语“hold住”。在心理学中,则是指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抱持\"不仅仅包括母亲用身体怀抱婴儿,而且还包括母亲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这种环境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母亲是否能及时意识到婴儿的需要,是否能对婴儿产生共情。母亲所营造的这种共情式环境,给婴儿提供了一个安全基地,使得他们能够逐步发展出一种能力,能忍受由于未整合的经验带来的焦虑感。母亲这样的照料使得婴儿在这方面渐渐积累了很多记忆,让他觉得自己很有力量。
提供抱持性的环境能有效处理和减缓婴儿面临的无法处理的冲击,提供空间让婴儿“继续成长”,而这对他们的精神整合非常重要。
什么是“抱持性环境”
“抱持性环境”,用英文讲就是“holding environment”。在亲子关系里,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种“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减少外界刺激为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理解的抱持是,遇到挫折,有人接纳,理解,给予鼓励支持,这样话,抱持永远值得提倡,如果没有人给提供抱持环境,也不要责怪他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老师这样解释:在孩子成长中,不断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的话,就给他帮忙。不贬低、不评价、不限制。在抱持性环境中,父母会给孩子一种感觉:无论你好还是坏,我都稳稳当当地相信着你;即使你最惨的时候,我也愿意承接和帮助你。这是每个未成熟的孩子都需要的一个好环境。
以目前有限的信息,我可以看的到,您应该一直为孩子提供了抱持性环境,现在孩子在遇到您一时情绪失控的挫折,孩子能够有能力免疫力去应对,表现出——皮。
而我们知道孩子的承受范围有限,虽然您一直为孩子提供的是抱持性环境,好在您又意识到,心理有内疚,想去改变。我想这不仅没有伤害孩子,也是孩子成长,父母养育他,一个过关考试,你们都通过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己心理内疚——做60分妈妈!
我们已经说了,自己有反思,为自己发火而内疚,这是对自己情绪的洞察,对自己负责,想调整,是非常好的。
我最怕那些情绪失控,对孩子乱发火,又没丝毫内疚的!形成恶性循环了!现在多少暴脾气,歇斯底里发作的成人,就可见他们小时候的养育者样子了!如果孩子是这样,家长永远骄傲不起来!而您我想不是这样的家长,孩子也不会变成这样的成人。
您目前有内疚,我理解您,从我上面文字您可以看出,我已经为您发现了这对孩子对自己都积极作用的一面。我想您看到这里,也稍微好一点。
我们提到温尼科特的抱持性环境,他还提到一个词“good enough mothe”,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老师将它译成“够好就好的母亲”,国内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老师译成“60分妈妈”。100分,只有非常自恋的人才会认为自己做到的是百分百的好,而一个非常自恋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够好的。
“够好就好的母亲”,“60分妈妈”,所表达的都是做妈妈无需做到尽善尽美,而且,即使对自己的宝宝有一些小情绪,也都是人之常情。
有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为什么说够好就好,或及格就好呢?是因为小宝宝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而尽善尽美的妈妈可能会使小宝宝不得不过早注意来自外界的要求,甚至是做出妥协。比如一位母亲如果认为宝宝的哭闹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她的情绪会通过母婴互动传递给宝宝,宝宝为了满足母亲,适应母亲的需求,就会变得紧张而不敢表现,这种冲突就会阻碍他的内在心理的发展。
上一篇:疫情前面能去干洗衣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