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的话后来实现了吗?有何依据?
刘备,荆州,益州《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的话后来实现了吗?有何依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刘备对于内政、谋士求贤若渴;而诸葛亮需要独一无二的军师地位,二人一拍即合。经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隆中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出台的。《隆中对的》前半部分夺荆州、跨荆益虽然可行性比较大,但是同样有风险;至于最后一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在最终兴复汉室上过于纠结可行性,因为眼前的坎最重要。理论做的再好也的在执行中尝试,大雁是蒸着吃烤着吃也得从天上打下来才能讨论不是?
《隆中对》三步走的可行性?
第一步、败曹操、夺荆州:
当刘表去世后继位的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连续吃了几个败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结果很惨。这时由于共同的危机,孙刘两家才完成联合。其实刘备想完成第一步绝对不像《三国演义》当中那么轻松写意。首先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就是一大难关;其次就是即便真的击败了曹操,以东吴为主力的赤壁之战如何能保证在分配胜利果实时获得荆州?
第二步:夺西川、跨荆益
刘备也感觉占据荆州底气不足,这才有了借荆州的典故。占据荆州后接下来就要执行第二步夺西川,这一步也是有相当难度的。刘璋父子盘踞益州数十年已经有一定根基,况且四川地形易守难攻要夺取西川绝非易事。
如果没有张松献图;张鲁攻打刘璋;张松、法正为内应配合刘备谋取西川,那易守难攻的西川怎么可能这么快被刘备拿到手里。即便是有这些条件配合,刘备依然付出了凤雏庞统身亡的代价才夺得西川。
那么夺得西川是否就可以立国了呢?还是不现实,因为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借荆州的问题,既然已经取得西川就的还荆州了。第二、西川北方门户汉中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在张鲁投降后得陇望蜀随时可以发动对刘备的进攻。刘备为了筹备对曹操的决战才割让荆州三郡给孙权,目的就是换取孙权对曹操的进攻让曹操首位不能兼顾。即便如此持续了数年的汉中之战还是几乎拖垮了刘备,虽然刘备获得了胜利但是绝对是惨胜。
第三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根本没有可能性
《隆中对》的前两步算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了,但是第三步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悠然性,方才出汉中入中原争霸天下。汉中之战后曹操对刘备从出汉中的防守可谓密不透风,刘备根本没有出其不意的可能性。所以在蜀汉国力弱、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速战速决,但是对于当时曹魏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绝对不是实力比曹操强,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汉中方向实现不了伐魏的目的,那就只能利用东出支点荆州北上双线伐魏才有成功的可能行(也仅仅是可能性而已)。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而荆州的存在不但对曹魏由威胁,对于东吴更有威胁。东吴之所以能够抵御曹魏就是依仗长江天险,而荆州控制在刘备手中就相当于长江天险孙刘两家共有,刘备如果灭曹成功了随时可以顺江而下攻击东吴的都城建邺(历史上多次北方灭南方政权都是这种方式)。所以荆州对东吴来说是必须夺回的战略要地,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当于让孙权配合蜀汉攻灭曹魏后再来收拾孙权,有这样的好事吗?东吴群臣又不是傻子,这都看不出来?所以即便是两家伐魏也是在把荆州夺到手中才可以,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两家达成联合伐魏最大的可能系如下图所示:
但是如果这样发展的话,虽然也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就不是诸葛亮《隆中对》第三步的套路了。所以小编非常有理由相信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第三步中没有考虑成熟,很有可能类似面试时给刘备画的一仗可望而不可即的大饼。刘备当时生死存亡都是问题哪里还管统一天下,只有三分天下靠谱就非常满足了。
小结:
当然人的欲望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所以当三国并立后就有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是东吴趁关羽北伐之机偷袭荆州造成蜀汉东出支点战略地位的丧失,这才有了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复夺荆州的夷陵之战,可惜不但没有完成目的还损兵折将。综上所述,如果按照《隆中对》的推演第三步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战略步骤。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访诸葛;奔走驱驰,鞠躬尽瘁报先帝。
因为“荆州”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得100分。
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宏伟蓝图。第一步,抢夺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荆州是用武之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是天然粮仓,其主刘璋暗弱。第二步,一旦天下有变,时机成熟,派一上将从荆州向宛、洛出发,刘备亲自带益州之兵出于秦川,两路并进呈钳形攻势,北伐兴复汉室。
前期形势正如诸葛亮规划的蓝图顺势发展。占荆州、益州,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好孙权。
可惜,天不遂人愿。关羽镇守荆州,后来大意失荆州,成了诸葛亮实现蓝图的拐点。刘备兵败白帝城,蜀汉再受重创。再加上,刘禅无能,年迈的诸葛亮北伐捉襟见肘。最后只做到天下三分,而没能完成霸业,一统天下。
只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隆中对”的宏伟规划,最终没有实现。因为当年天时、地利、人和三条,蜀汉都不占优势。
诸葛亮墨守过时的正统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其实,就算关羽不失荆州,蜀国伐魏也很难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