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的话后来实现了吗?有何依据?
刘备,荆州,益州《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的话后来实现了吗?有何依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的话后来实现了吗?有何依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客观地讲,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由他自己操控的部分都实现了。
丝语认为完美的《隆中对》(策)应该分为人力可为即打基础创造条件和人力不可为即等待时机两个部分。
所以,想要对《隆中对》(策)的现实实现程度及好坏进行评估和判断,就得对《隆中对》(策)中那些是人力可以做到,凭借蜀汉努力可以实现的,那些是需要借助外来等待时机才可以实现的进行评测的。
具体到当时蜀汉的实际,结合但是蜀汉所处的历史环境及条件,可以说对于当时的刘备集团,从诸葛亮加入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是具有现实操作性,即是通过刘备集团自身努力和借助一定外部条件可以完成和实现的。这一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集团由诸葛亮刚刚加入之前没有立锥之地被曹操追着满世界跑的极度落魄境地,慢慢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成为“跨有荆、益”之地的蜀汉和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说的都做到了,实现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而在《隆中对》(策)中:“跨有荆、益”之地后面的事就不是单凭蜀汉关起门来靠自身的努力,只靠人力就可以实现的了,它还需要:“天下有变”的时机和天时,但是,这一切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把之前已经实现或创造的“三国鼎立”和“跨有荆、益”之地的前提条件丧失了,进而导致蜀汉迅速兵败势微,快速走向衰亡。
因此,可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说的该实现和可以实现的他都带领刘备集团实现了,至于蜀汉最后的败亡,关键原因在于关羽走出了诸葛亮谋划的道路大意丢失了荆州和刘备急于求成,不再愿意静下心来去等那个蜀汉可以一统天下的时机。责任在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和大意失荆州,在于刘备急于求成,大举攻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迷茫的青年小伙儿刘备,从28岁开始创业,一路原地打转,奋斗到了48岁,依旧是穷的叮当响。除了俩忠心耿耿的二愣子结拜兄弟,此外就什么都不剩了。
在这迷茫的时刻,刘备希望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所以刘备从他人口中得知诸葛亮的高深莫测。于是乎,刘备不辞辛劳,三次前往卧龙岗,终于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告诉刘备,当时天下可以分为三大块。首先曹操已经占领北方大部分地区,占据了所谓的天时。其次孙权占据了江东八十一郡,且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经营,拥有长江天堑,占据了所谓的地利。
如果刘备要想创业,那就只能先夺取荆州,再夺取益州,以益州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占据了人和。等到天下有变化的时候,刘备可以命一位上将从荆州北伐,自己在益州北伐,双管齐下之后,定然可以夺取天下。
这就是隆中对的大致内容,诸葛亮没有走出茅庐,便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这就好像给一个多次创业失败的老板,点燃了希望之光一样。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
刘备当然是欢呼雀跃,甚至认为自己得到诸葛亮,那是如鱼得水。隆中对中的计划,为刘备至少规划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至少比现在一文不名的情况要强得多。
所以刘备将诸葛亮奉为上宾,回到军营以后,大小事务,都交给诸葛亮来打理。也正是在这以后,刘备的事业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春天。
按照很多人的说法,隆中对是存在天然漏洞的。正是因为这些漏洞,所以刘备最后并没有夺取天下,那么隆中对中的漏洞在哪里呢?
一般认为,隆中对之所以有漏洞,主要出现在分兵北伐之上。因为刘备集团相对来说本来就弱小,如果再分为两路人马北伐的话,不失败也就奇怪了。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